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4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290篇
中国共产党   1199篇
中国政治   1444篇
政治理论   401篇
综合类   7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薛延忠 《前进》2005,(9):22-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工作,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结合分管工作,我重点就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积极推…  相似文献   
22.
试论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医院生存的基础和精神支柱。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医院自身的发展需要,医院开展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一、医院品牌塑造的基本理念医院品牌作为一种文化力的再现,它反映的是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品牌塑造是指以发展医院的特色专科为中心,把以人为本, 实行人性化管理为理念,并以医院形象的塑造为途径,具有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与医院管理机制等因素组成的医院文化。  相似文献   
23.
“一元”论     
弓克 《新长征》2007,(4):4-8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孔子学会执行会长、吉林省孔子学院院长弓克教授,长期以一,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并适应现实社会需要,总结、概括、提炼、创新、批判、继承、发展传统“纲常”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纲常”新论——“一元、六本、十德”论。其中“十德”论和“五本”论部分已先后在2005年第24期、2006年第6期《新长征》杂志上发表。发表后,社会反响热烈,并分别被《新华文摘》和《光明日报》转发。本期刊登的是“一元”论,供读者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参考。  相似文献   
24.
认定医疗事故罪,在客观上首先必须存在合法的医疗行为。其次必须在合法的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认定严重不负责任,应当主要结合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把违反常规性、常识性的注意义务,以及常发性的过失行为认定为严重不负责任。再次,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应当根据《刑法》所规定的重伤标准去判断。最后,严重不负责任是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后果的主要原因力。  相似文献   
25.
《党建》2007,(11):23-24
1.两个“没有变”——观察国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变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相似文献   
26.
马斯洛的“需要论”告诉我们,只要是人,就必然拥有生存、安全、尊重、归属感、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
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客观归责理论是德国刑法学在因果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说,旨在解决客观上的可归责性问题。归因与归责的区别在于:归因是一个事实问题,通过因果关系理论解决;归责是一个评价问题,通过客观归责理论解决。客观归责理论所确立的有关规则,对犯罪构成的客观要素进行实质审查,从而使犯罪构成论更加合理化。我国有必要对客观归责理论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8.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 ,而动机是由欲求和需要引起的 ,经济犯罪需要结构具有个人欲望脱离客观现实性、个人生理性需要的不合理性、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矛盾不可调和性等特点。经济犯罪动机的形成也经历了萌发、过渡、定型、消失四个阶段。对此 ,我们应从主观方面和综合方面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的完成,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迎接机遇与挑战,要紧紧抓住和利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有利武器,去争取胜利实现和完成这一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30.
郑之问在《理论动态》1677期刊登文章提出了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一是推进乡村两级体制创新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基本要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应该从关心农民需要什么,如何满足农民的需要来研究乡村体制改革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二是高度的村民自治是新时期农民群众民主政治生活的必然追求。我国村民自治实际上实行的是村民大会制,但是,在我国实行村民大会制又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实际运行的效果往往难以符合充分自治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