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篇
法律   172篇
中国共产党   329篇
中国政治   516篇
政治理论   129篇
综合类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21.
思无间 《工友》2012,(11):50-51
作者介绍: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2011年,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  相似文献   
122.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激发国人自豪感的北京奥运会、在太空抒写中国人自豪的“神七”飞天,也遭遇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还经受了“3·14”事件、火炬境外传递遭干扰破坏事件、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和西方反华势力频频发难、极力“抹黑”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23.
王明义  冯锐 《人民公安》2008,(13):18-20
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见外边鞭炮齐鸣,一打听才得知陆宝成被警察抓了,谷某禁不住老泪纵横:“感谢苍天,感谢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4.
刘心印 《现代领导》2010,(10):39-40
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各路军阀、政客在中国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众多短命军阀中,就有这么一位实力派,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他就是阎锡山。  相似文献   
125.
2005年3月14日,中国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在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反响。笔者认为《反分裂国家法》是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推进两岸和平统一为目的一部重要法律,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举措,是完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也充分显示了祖国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和决心。《反分裂国家法》的推出在海峡两岸产生的巨大政治效应及深远影响,一定会超出人们的预料,用“不是百万雄师胜似百万雄师”来形容是不为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将影响台海两岸的局势走向自从1979年1月中国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26.
仲夏色彩     
弯成45°的脊背.承载了18年的爱。 回老家探望爷爷,发现爷爷老了许多,头发已然花自,原本挺拔的脊背已弯成了45°,心中掠过一缕忧伤……  相似文献   
127.
德国统一后,极右翼势力重新抬头,先后掀起了两轮仇外排外浪潮,而且暴力倾向越来越强。极右排外暴力案件从1990年的174起上升到2000年的998起,有近100人惨死在极右暴徒手中。鉴于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在统一的德国试图成为政治大国的情况下,极右翼势力的抬头尤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8.
在临海市区,有一个钱姓大家族,13年来,6户人家18个人住在一起,已是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129.
王新同 《侨园》2014,(6):54-55
2014年清明时节,不少人来到北京东花市斜街的袁崇焕祠,祭奠这位明末护国英雄。其中几位解放军老将领,得知袁大将军墓第十七代守墓人——75岁的佘幼芝也在现场,就径直来到她面前,深鞠一躬:"近400年了吧,您和您的家族不光是在为先烈守墓,也守住了民族气节之魂啊!''一个原籍广东的佘姓家族,为何飘零北京数百年,甘用热血和生命为袁崇焕世代守墓?  相似文献   
130.
甘铁生 《台声》2000,(10):8-10
1947年 11月到 1949年 3月,台湾《新生报》副刊《桥》上,发生过一场关于台湾新文学的热烈讨论。这是一场涉及台湾新文学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讨论。不幸,这场论争因遭受国民党当局的镇压而夭折。岁月流逝,史料尘封,先是国民党钳制人们的思想,使这批史料无缘与世人见面,台湾“解严”后,又遭到“台独”势力的刻意歪曲,致使人们还是不能了解此次文学讨论的真相。事隔 40年后的 80年代,持有“台独”观念的文论者,掌握了这场争论的资料,却心怀叵测地秘而不宣。   但是,历史是不会被尘埃永远遮掩的。近年来,一些台湾思想界、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