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225篇
中国政治   236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王聚强  郭宁 《工会博览》2009,(11):94-95
马克思在《不列颊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通过分析英国在印度殖民的统治这一现实问题对历史现象和未来历史发展作出了深刻的论述。文章中详细的解释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是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今后印度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文化的独立等是为必然的历史发展。其唯物史观在这两篇文章中有集中的体现。对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其历史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对我们学-'7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2.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在主持华中党的工作期间,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共产党、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只干两件事”,“一件是干抗日”,“一件是干民主”。①这是建立在他所认识到的中国人民百年来两件“痛苦的事情”之上的: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国不能独立自主;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使  相似文献   
253.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13):51-51
内地行政建置的诞生、经济上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尤其是一大批劳动者摆脱了封建领主制下的人身束缚。都显示出明清之际贵州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变。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杜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4.
杜甫的儒家思想表现为"仁爱"、"贵民"、"仁政",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忧国忧民,揭露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实现国盛民安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255.
王学亮 《党史纵横》2010,(10):41-43
1912年2月12日,六岁的溥仪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举行最后一次朝仪,正式宣告退位。这标志着腐朽的清王朝的落幕,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1932年2月末,退位后的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下,在沈阳(当时称为奉天)举行的所谓“全满洲会议”,宣告东北独立。3月8日,溥仪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  相似文献   
256.
孙波 《海内与海外》2009,(12):55-55
在封建的旧代,豪门贵族、大官要员、著名文人,择婿大多讲门当户对、才貌双全,嫁女动辄绵绣球宝、贵重嫁奁,也有的讲道德品质、重节俭简朴。也有的讲道德品质、重节俭简朴。这里摘取少见的数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57.
“七出”     
何进 《江淮法治》2008,(4):39-39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汨痕红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是著名诗人陆游所写的《钗头凤》,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缠绵悱恻,陆游与其表妹唐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娶过门后因陆母不喜唐婉,以死威逼,令陆游不得不以“七出”为由将唐婉休了,二人各自另行嫁娶。10年后,陆游偶游沈园,与陪丈夫同游沈园的唐婉不期而遇。陆游感慨万千、帐然若失,于是在沈园的粉壁上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强烈地倾诉了心中苦闷和悔恨,以及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后人每念及这首词,无不为之惋惜、感慨。  相似文献   
258.
庞晓丹 《法制博览》2008,(13):21-21
“十恶”原是佛教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三恶道”苦报的恶业,又称“十恶业道”。而我国古代封建刑法制度中亦实有“十恶”之名,它是在西汉的“大逆不道不敬”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齐河清三年,尚书令、赵郡王等奏上《齐律》十二篇,“列重罪十条……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相似文献   
259.
李文珊 《求索》2008,(7):209-211
吏治腐败是清末新政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政时期,腐败痼习恶性发展,各级官员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吏治腐败呈现出结构性、整体性腐败的严重状况。同时,由于腐败的形式、领域是在进行近代化改革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发生的,因而吏治腐败又具有社会改革转型时期的特征。吏治腐败对清末新政危害很大,它阻碍了新政措施的推行,破坏了新政的预期效果,极大地削弱了民众的改革向心力。究其根源仍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衰朽的清政府虽然在面临危局时被迫选择了改革,但腐败之极的官僚队伍却无法积极履行改革者的职责,终使改革失败。  相似文献   
260.
高文 《湖湘论坛》2007,20(3):48-50
陶诗不仅表示陶渊明诗歌这种单一内涵,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审美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与示范性。众妻封譬士大夫以自己的感同身受,经历了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富内涵的“陶渊明情结”。此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十种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