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篇
  免费   71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3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413篇
中国共产党   200篇
中国政治   336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3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胡静 《学习月刊》2014,(9):31-32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奋笔一篇《少年中国说》,慷慨以陈,将人之青春与国家民族之强盛相比附,明确指出旧中国之衰败屈辱将一去不复返,而“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相似文献   
92.
2013年8月12日,济南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制贩毒品案,办案民警辗转山东、安徽、广东等地抓获嫌疑人13名,端掉制毒窝点3处,查获制毒设备3套,缴获“冰毒”630余克、毒品原植物麻黄草200余公斤、制式枪支4支。根据调查得知,大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制贩毒交易都是经由QQ群“山东面粉厂”进行。  相似文献   
93.
正赖宁曾是一代人的楷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待赖宁故事的观念也在变化着。围绕赖宁所发生的变化,正好诠释了未成年人责任、能力等内涵。少年英雄赖宁的故事赖宁不是一个被刻意树立的典型人物,而是一个用自己幼小生命赢得无数人尊敬的"少年英雄"。1988年3月13日下午3点多,四川省石棉县刮起了8级大风。在石棉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被大风吹倒后造成电线短路,引发了大火。  相似文献   
94.
赵越 《今日中国论坛》2007,(2):142-143,138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环境总是不尽人意,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其中固然有近年来机动车数量猛增与道路建设迟缓之间的矛盾等客观原因,但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河北省唐山市公安交警支队第三大队从学校教育入手,开展“金色少年交通安全知识系统教育”活动,尝试建立一种交通安全宣传的长效机制,并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5.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义务教育城乡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务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权利,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显著,其根源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度.缩小城乡差距不仅要以完善教育政策制度、法律保障等为依托,更有赖于树立公平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6.
疲惫的一生     
郭芳  张志 《小康》2007,(5):18-22
经济在增长,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的寿命也在延长。然而,我们的国民从少年到青年、中年再到老年,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却都疲惫不堪,透支健康。  相似文献   
97.
我国法律对于违法少年的处遇主要包括工读教育、治安处罚、收容教养、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等方式,从现状来看,这些制度体现出执行主体的行政性、程序的不正当性、目的的惩罚性、依据的违法、违宪性等特点,与当今少年司法的理念背道而驰。改革违法少年的处遇方式,将其纳入少年司法的范畴,成为今后我国完善少年法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8.
<正> 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误解是什么原因引起少年的扰乱行为和一切成年人的违法行为?违反规则和法律的原因是很多的。青少年犯罪只不过是不良行为中引起特别注意的一种特定的类型。然而,许多人设想,作为品行不良的一种类型的青少年犯罪,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引起的,或者是从某一种生活经历中滋长出来的。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对青少年犯罪起作用的因素是随着不良行  相似文献   
99.
沈重 《中外法学》1980,(2):65-74
<正> 第一章总则(本规则的解释及运用以及处理监护案件的态度)第一条本规则为了妥善处理少年监护案件,必须根据《少年法》(1948年法律第168号)的目的与精神,予以解释及运用。调查、审判以及处理监护案件时,必须以诚恳、真挚的态度,关心保护少年的情操,力求使自己受少年及监护人信赖。  相似文献   
100.
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呈现许多特点。少年犯罪的成因非常复杂,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外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不良交友的消极影响;主体因素源于少年期这一社会化过程的特殊年龄阶段错综复杂的矛盾未能正确解决。预防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和少年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