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555篇
世界政治   2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法律   1012篇
中国共产党   2558篇
中国政治   5609篇
政治理论   950篇
综合类   193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977篇
  2011年   1108篇
  2010年   1219篇
  2009年   1910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农村青年》2006,(6):F0004-F0004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下岗失业!就业无门!创业无术!致富无路!他们除了哀叹自己生活不幸、时运不济外,对生活一筹莫展,穷困潦倒,愁苦不堪。  相似文献   
72.
李明 《时事报告》2006,(1):30-37
200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人数突破5万人,另据团中央的统计,2003年的西部志愿服务者在期满后,约有10%的人选择留在了西部。  相似文献   
73.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很快。特别在党的十五大把个体私营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个体私营经济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城乡经济、繁荣市场、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找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最根本的是要抓住群众有强烈的致富欲望这个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增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是我国大多数农民普遍的行…  相似文献   
74.
75.
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贫困家庭女大学生群体正悄然形成,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这个群体在面临就业时要承担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压力,重视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他山之石     
《西藏统一战线》2005,(3):18-19
河北省委统战部组织民营企业为弱势群体招工扶贫: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和光彩事业促进会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光彩事业招工扶贫爱心活动”。通知要求,各市统战部、工商联、光彩会要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摸底,采取多种形式发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出就业岗位。就业信息在省新闻媒体或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各地可组织就业岗位信息新闻发布会、现场招工洽谈会等形式,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7.
《人权》2002,(5):59-59
  相似文献   
78.
黄兵 《党建文汇》2002,(10):14-1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信长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新的变化,主要包括:①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为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②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从传统产业中释放出来的富余人员就业难度加大,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9.
论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收入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实现形式将发生重大变更。按劳分配须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就业和劳动收入都取决于市场。市场机制既是经济运行机制,又是劳动收入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0.
蔡光 《就业与保障》2005,(10):35-35
诏安县劳动保障局组织县劳务派遣公司与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采取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平台作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岗前培训、改变农村劳动力就地培训及对弱势群体倾斜等方式,深入各乡镇、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调查、造册、组织、培训、把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后派遣到县“菜蓝子”工程和“八仙茶基地”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