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创作于1942年1月、取材自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事迹的5幕历史剧《屈原》,是我国现代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当年它在报纸上发表特别是经剧院公演后,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巨大。此后,它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直至1979年在日本第4次公演  相似文献   
62.
李耀华 《政策》2013,(10):71-73
<正>"五月五,过端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向以包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秭归县屈原故里的这一端午习俗,传播了屈原之精神,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文化历史厚重,节日源远流长、民族特色鲜明、习俗特征显著,极具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研究价值。2009年9月,由我省牵头,联合湖南江苏两省共同申报的"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  相似文献   
63.
李白的对庄、屈“并之以为心”的理想人生模式在中国士人心态轨迹中有着“始”的重要地位,它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庄”与“屈”的思想行为的彼此渗透,整合屈原和庄子实现理想人格的过程,继承并发扬庄子和屈原的人格独立性。以这种人格影响为基础,李白作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境界的伟大与情感的激越。  相似文献   
64.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十分喜欢读屈原的诗。他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用工整的魏碑字体抄写了《离骚》和《九歌》,还作了对各节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65.
民情日记     
余先达 《世纪行》2014,(2):40-40
<正>2014年1月2日星期四天气:晴元旦刚过,时值严冬二九。湖北省秭归县政协秘书长郑家奎带领县政协驻屈原镇屈原村、仙女坪村"三万"活动工作队,清晨六点半钟从县城茅坪出发,搭乘七点半的轮渡,跨过长江来到青滩集镇,用过早餐,直奔屈原出生地——乐坪里,也就是今日的屈原村。不到十点到达目的地。因村支书谭华兵有事不在村里,我们与村委会副主任谭  相似文献   
66.
端午节到了!湖南沅水两岸的人民又沸腾起来了。有说不出的那么一股劲,乡村里的人涌进靠沅水两岸的各个县城,县城里的人倾城而出,人流像潮水一样,携老扶幼地扑向流经县城的沅水江畔。真可谓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开阔的江面上,龙舟竞渡,金鼓齐鸣,欢声雷动!……好一幅沅水端阳竞渡图。  相似文献   
67.
夏昕 《学习导报》2008,(6):44-47
人物介绍:白城仁是我国著名作曲家,193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55年10月到湖南工作。曾任湖南省歌舞剧团团长、调研员、艺委会顾问,湖南省音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国音协理事、常务理事,省政协三、四、五、六届常委,第七届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他一生写下了1000多首歌曲,创作出了声乐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苗岭连北京》、《湖南民歌联唱》,器乐曲《苗岭的早晨》、《竹山吟》、《阿妹上大学》,合唱交响诗《屈原》、《山鬼》等等。  相似文献   
68.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9.
屈原对内,坚持法治,反对心治,举贤授能,励战国强,统一天下,禁止朋党,竭诚事君,反对蔽壅,赏罚分明,变法革新以达到美政的目的.正由于他走到了时代的前面,才造成了他的悲剧.  相似文献   
70.
卢新宁 《民主》2007,(12):15-15
2000多年前,当神情孤伤的屈原徘徊汨罗江边时没意识到,他文横千古的《离骚》以及郁愤悲壮的自沉,构成了中国文化史至为厚重的一页。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他脚下的土地和后来子孙回望历史的重要凭依。因此,当传说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将以国家法规的形式,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有谁会否认它"表明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对自己文化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