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蔡觉敏 《湖湘论坛》2007,20(5):91-93
庄子和屈原作品中都大量利用了神话,但具体情况是不同的.首先,庄子对神话持否定态度,而屈原则是理性的怀疑与感情上的联系并存;其次,庄子主要利用神话的虚幻性、超现实性、崇高性为衬托"道"和得道之士;屈原则通过置疑神话而置疑现实,又以神性渲染自身高洁;最后,对神话的不同态度影响到他们作品,庄子之作浪漫而深沉,屈原之作浪漫而执著;庄子笔下的神仙体系性不强,而屈原笔下神仙较成体系.  相似文献   
72.
余玮  陈晰 《人事天地》2007,(11):36-36
古典文学大家文怀沙,以研究屈原出名。文怀沙自嘲“没有屈原的魂,总该有一点屈原的皮毛”。  相似文献   
73.
马莉 《世纪桥》2009,(10):30-31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两千多年来更是被尊为“可与日月争光”的杰作。作品不仅有极高的思想价值,更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为人为文结合得非常完美,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74.
本文详尽地评述了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对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及其作品的独到分析,具体指出了闻一多论说屈原及其作品的独特方式,认为闻一多丰硕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一个时代《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75.
庞佳 《红岩春秋》2013,(5):74-76
1942年4月3日,话剧《屈原》在重庆国泰剧院首次上演,盛况空前。71年过去了,当年的演员和热心的观众大多已经作古,但我们依然能从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屈原》导演本、《屈原》演出海报和宣传广告、郭沫若《写完屈原之后》文稿等几件重要历史文物中,窥见那一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76.
屈原     
杨丽萍 《中国保安》2013,(11):74-74
掬一捧江水 洗洗眼睛 看清 醉得是自己 还是故国阳光被一枚石子投出 一圈一圈的抱负 像一只刚破茧的蝴蝶振翅 泊罗江抱紧 清白之身 濯洗 灌洗 打捞一条鱼 就是 打捞一句楚辞 一个叫端午的日子 步步逼近  相似文献   
77.
尚永亮 《求索》2016,(4):148-161
流亡是强权政治将个体从原有群体强行剥离、驱逐的一种状态,在时空的双重逼迫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要求回归便成为流亡者的永恒渴望。屈原的骚体弃逐诗即真切地表现了故乡回归、政治回归、自我回归和终极回归四个层面的丰富内涵,并通过鸟狐之喻、追忆和“求女”、问卜和对话、“不去”“死直”和“依彭咸之遗则”等不同方式与核心词语,由外而内,由显而隐,由一般而特殊,对其回归目标、回归途径、回归不成的内心矛盾及其终极关怀等予以逻辑展演,由此循环往复,层深层进,刚肠绕指,哀感顽艳,既真切地展示了放与归、怨与慕、自疏与不舍、远逝与不去等对立范畴,由此大大深化了其自身的文化意蕴,也以其内含的观念与生命、理性与感性、超我与本我之两种力量的冲突纠葛和走向“大归”的举动,极度凸显了弃逐文学的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78.
公元两千多年前,形容憔悴、神情悲愤的屈原在苍凉风劲的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可见。他当时遭遇的不仅是一个昏君,而是一种“全民”皆“昏”的局面。推而广之,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尽管每个朝代表面上都有一套冠冕堂皇的国法朝纲和律令条文,比比皆是的却是清官廉吏处处碰壁、寸步难行,贪官污吏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79.
两千多年前,屈原离开楚国郢都,渡长江,过洞庭,溯沅水,不远千里来到现今的怀化溆浦,在此度过了16年光阴。溆浦之为屈原一生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不仅因为中国文学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楚辞》由此横空出世,更在于他由此从庙堂走向了民间。  相似文献   
80.
楚辞的山水景物呈一种感伤性特征,形成这种特征的一个原因是充斥于其中的水意象蕴涵着一种悲情色彩。而这一色彩的形成是和楚辞的创作环境、屈原的悲剧命运以及屈原笔下水意象的描写手法以及其中的情感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