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历史并非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均要留存和记录,历史乃是整理、扬弃之后的叙述,是一个扬清排浊以达共识的过程。然而,当年仆倒、今又复立的胡长清碑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艺术欣赏口味,偏于浪漫与豪放。1958年,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期间,毛一再表示不喜欢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太现实了就不好写诗;欣赏屈原、李白,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毛在这个年头提倡浪漫主义,自然与发动旨在短时期“超英赶美”的“大跃进”直接相关,但也确与其素有的欣赏口味相关。  相似文献   
13.
年少情怀     
1950年,两个年轻人满怀豪情地应征入伍,踏上北去的列车。许多年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就是方怀瑾的父母。入伍后,父亲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军医。怀瑾握瑜,这是屈原在《九章》中对有着美好品德和才能之人的赞誉。祖父以此为方怀瑾取名,暗含着对孙辈的无限厚望。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里,方怀瑾和那时大部分男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4.
郑永年 《小康》2008,(12):85-85
现代汉语的"幽默",是林语堂先生以现成的古词,对英文"humour"所作的音译,有"风趣"、"诙谐"等意。古词"幽默"大概最早见于屈原的《九章.怀沙》:"兮杳杳,孔静幽默",系"寂静无声"之意。屈原创作《怀沙》时,正当"怀抱沙石以自沉"的前夕,那心情是与humour毫不沾边的。但林语堂仍以"幽默"译"humour",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意念里,山川形胜之地,总是人杰地灵,而山因人愈显其名,人因有山可使英魂长居,山名人名相得益彰,从而缔造出一种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交融的绝佳效果,这样的所在,我们搜肠刮肚大约可以想出几处,而将山之精神与人之节操糅合得非常贴切的,我们便不能不说到绵山了。  相似文献   
16.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  相似文献   
17.
王剑侯 《今日浙江》2010,(24):54-54
刚过端午,案头看到厚厚一叠书稿,我一看书名,是《大爱若师》。什么是大爱?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在端午那天投泪罗江而死,这是大爱么?屈原投江时身上的爱国情怀,当然是大爱。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得好啊:“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官员在精彩的历史滚滚长河中,露了一脸。没有他们,我们的历史文化没有那么精彩。细细品来,这些性情棱角四现、悲苦挣扎的脸谱,实在可堪今人再次玩味。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龙门阵中谈。  相似文献   
19.
文人的端午     
张光茫 《世纪行》2013,(6):43-43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诗人文秀《端午》一诗,描述了端午节流传最广的一种起源。那现当代文人的端午节,又是什么样子?看文人笔下的端午,则有一番别样的趣味。著名作家沈从文,重视端午的风俗人情。在《边城》中,沈从文描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热闹场面,继而补写了两年前端午节翠翠见到傩送的情景。端午节那天,  相似文献   
20.
杨金砖 《求索》2008,(4):177-179
屈原是一位可爱可敬的诗人,而不是一位游戏权术的政客;是一位良知的文学巨匠,而不是一位游走官场的说客,他只知狷狷自守,而不知世道权变,他本可以和光同尘,随波逐流,但其纯真耿直的禀性却不容其有任何违背本意的举动。他无奈地徘徊在岸边,狐疑地张望着这个世界,当夜幕收走最后一线霞光时,他只好悲愤地怀沙沉江——“从彭咸之所居”,以结束自己蹩脚的人生之旅。但是,他那幽愤深邃的文字,却成了横扫七国的雄师,不仅成就了楚辞的千年霸业,而且成为影响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