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56篇
中国共产党   108篇
中国政治   17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1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缺点并存,并不一定利于刑事案件的正确解决和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有违诉讼公正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借鉴刑、民分审制度的合理之处,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通过刑民分审还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解决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292.
对新时期我国侦查工作法治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内容 ,侦查工作法治化包括侦查程序、侦查措施、侦查体制、取证规则、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93.
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是 96刑诉法实施后 ,公正与效率双重价值追求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其中所凸现的问题是被告人缺乏律师帮助 ,参与诉讼的“理性”程度相对较低 ;而相应的司法资源不足导致救济措施落实不到位。简化审实践中出现的检察官在审前向被告人出示主要证据 ,与被告人进行审前认罪及选择庭审方式的对话 ,在法庭上对被告人应处刑罚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等做法 ,虽不失为有效措施 ,但法律依据似是而非 ,正当性的论证还不足 ,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94.
刘宇腾  党涛 《法制博览》2022,(7):118-120
听证是人民监督、评价司法活动的重要途径,我国听证制度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最高检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听证规定》)中确立了听证会就案件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等多元化的听证方式,是检察听证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实践探索证明检察听证制度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也是必然趋势.而听证...  相似文献   
295.
陈柏新  李静  陈柏安 《法学》2006,(12):51-56
公诉权具有法律监督权的性质,体现在追究犯罪维护法律实施、监督侦查权以及自诉权和审判权的区别等几个方面。诉审冲突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学者所言的冲突其实是一个在理论基点选择出现偏差、对现有问题进行简单化归罪情况下的假想,冲突似有实无。  相似文献   
296.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冤假错案的曝光,引发了百姓的热议.也有不少人在反思我国的死刑复核制度:以往,90%以上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法官只是根据被告人和律师提交的书面抗辩材料判案.律师与被告人没有当庭辩论的机会,这种粗糙的审案程序往往挡不住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7.
论中国民事审级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民事审级制度不是"舶来品",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的。现行法上的"四级两审制"民事审级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目前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近司法的需求。我国民事审级制度体系的完善应当确立"四级三审制"、增设职能管辖制度、贯彻上诉利益理论、明确第三审为法律审等基本制度,同时建立允许例外情形下基于法定或意定的原因而适用一审终审制度,以及越级上诉制度和特别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298.
论法律监督与控、辩、审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公诉权的目的主要是对侦查权、审判权进行制约,公诉权的诸权能均具有法律监督属性,公诉权的追诉功能与审判监督功能既不对立也不可分割.审判程序中的法律监督并未限制被告人行使诉讼权利,而且这种监督权辩方实际上均对等地享有.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只是同级机关之间的程序性的监督纠错权,是否确认错误和如何纠错的实体性决定权仍在法院.因此,我国并不存在"控方的诉讼地位远远高于辩方"和"在法院之上再设立一个超越审判权的监督机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9.
李晓婧 《南大法学》2023,(5):121-139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它承继了南京临时政府诸多未及实施的法治理想,并在司法机构近代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方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受制于司法经费短缺之无奈现状,理想中的四级三审制最终变成了三级三审制;设立模范监狱与构筑新式监狱的理想也大打折扣。通过对民国时期江宁司法档案的分析与研究得出,在全国大大小小地方审检厅、初级审检厅被裁撤的背景下,江宁地方审检厅得以保留;在当时绝大多数地方基层恢复了县知事兼理司法之传统模式的波及下,江宁地区并未出现此种倒退。在监狱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江苏第一监狱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这些都反映出江宁地区在司法机构的近代化转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即便如此,江宁地区的近代司法机构在现实运行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尴尬的局面。从深层次上分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会也不可能是司法改革。作为法治国家根基的宪法和国会均为军阀所操纵,总体法制环境不佳。因此,民国北京政府在司法领域的诸项改革不可能有更多的作为。  相似文献   
300.
哲学的焦虑是人的焦虑。哲学应当是为人而焦虑的哲学,而人应当是为哲学而焦虑的人。真正把"哲学的焦虑"和"人的焦虑"融贯起来的哲学是马克思哲学。追问精神存在的向度就是追问人的存在方式。发展意识的发展是人的存在的深层根据。历史意识的发展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支撑。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浓厚的创新意识、强烈的科学意识和自觉的历史意识发现时代问题、解答发展难题,才能真正推进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实现人的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