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第三种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晖 《南风窗》2007,(20):61-62
对于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处在什么地位,通常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中国的体制不适于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肯定出问题,所谓"中国崩溃论";还有一种比较积极的说法,认为全球化是对中国的改造,世界会用比较先进的规则改造中国,中国将会  相似文献   
62.
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崩溃后,有关未来新格局的争论一直此起彼伏。近段时间来,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科索沃战争的爆发等原因,关于格局的争论又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若干论争中的有关观点,结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状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3.
西方国家有关中国发展前景的争论在近10年中从未停止过。不同于前几年流行的“中国威胁论”,最近西方舆论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崩溃论”,其主要表现是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预言中国在今后几年里即将崩溃。西方的一些媒体也纷纷为之寻找注解,颇有蔓延之势。那么,“中国崩溃论”是怎样出笼的?“中国崩溃论”产生的原因何在?中国经济究竟是繁荣还是崩溃?本文将对此予以剖析。一、“中国崩溃论”的由来“中国崩溃论”原产于美国,最初是由两篇学术文章引起的。2000年,美国匹茨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ThomasG·Raw…  相似文献   
64.
《党政论坛》2009,(18):47-47
一般而言,有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舆论存在四种基本论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四种论调既是不同时期中国实力发展的反映,也是西方舆论对华心态变化的折射。但近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又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既不能用传统的中国威胁论来解释,也不完全是中国责任论,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是中国影响论。  相似文献   
65.
最近关于中国的论调中,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出现了“中国责任论”和“两国集团论”。中国国民的情绪也呈现出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新态势。《中国不高兴》一书的作者认为,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整体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6.
道德相对主义热度:★★★★观点与主张:道德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同样正当。因此,人们可以各自信奉和主张不同的道德价值,遵循不同的道  相似文献   
67.
<正>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中国政府对中华文明在推动人类发展中的基本定位,申明了中华文明对推动人类发展应尽的义务和应履行的责任,表明了中华文明的自觉担当。  相似文献   
68.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既有过沉默,退让,又有言辞激烈的批评。伯恩施坦从劳动价值论入手,通过批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否定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质疑"崩溃论"、"剥夺论"和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进而否定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考茨基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争,了解考茨基和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争论,对于我们了解全球性金融危机,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精髓,更好地指导当今经济建设的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王书春 《法庭内外》2014,(10):29-31
正暴富的辽西铁矿矿主进京,花800万元要让儿子进最好的高中。可少年被周围的"歧视"包围着,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后,精神崩溃的少年,向父亲举起了刀……800万元!进京送儿子进最好的学校赵栓柱1971年出生在辽宁省建平县的偏远山区,从小过着忍饥挨冻的苦日  相似文献   
70.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立法难免对性道德问题进行回应。在理解道德立法方面,我们可以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有关论述中得到启发。在论证道德立法的正当性问题上,结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性道德领域内的判例,我们将道德纳入立法的表现形式归纳为社会秩序、公共道德和社会环境。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道德回归和社会价值观重建的时期,立法无法避免要对性道德问题进行回应。我们一方面应当谨慎对待立法的道德化,防止立法对私人道德的过度干预;另一方面需要发扬民族传统道德,发挥公共道德对社会价值整合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