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152篇
中国共产党   1620篇
中国政治   1603篇
政治理论   324篇
综合类   4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为了明确我国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更好地完成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衡量指标的设计上,既要有质变指标 (即反映跃迁程度的指标 ),又要有量变指标 (即反映渐进程度的指标 );既要有反映各次产业所占比重的指标,又要有反映各次产业发展质量的指标;既要有反映占统治地位的产业之特征的指标,又要有反映这些特征对传统产业渗透和影响程度的指标;既要有反映产业结构转换的指标,又要有反映经济体制转换的指标;既要有发展的指标,同时还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此外,还要注意到普遍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2.
于新恒 《现代领导》2001,(12):16-17
20世纪70年代初,人类社会发明了第一台微电脑,标志着一个以“信息集成”为基础,在信息智能主导下进行网络化生产时代的诞生。嗣后20余年的数字化信息革命,更使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信息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新生活。它不仅使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领导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形成了新时代的领导信息观。  相似文献   
123.
《人大研究》2001,(2):112-116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信息化、市场化进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坚持城乡联动,大力推进城镇化;科教兴区,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4.
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差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巧玲 《前沿》2001,(7):40-43
知识经济是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基础进入高级阶段的条件下出现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高科技产业化程度不高 ,发展知识经济的差距还很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是提高工业化水平 ,有步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 ,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5.
126.
中国经济现代化 ,首先是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现代化 ,粮食生产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中心 ,农村小成镇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27.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所反映的政策调整的动向,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第一,更加注重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促进城乡发展,保证城市化能够顺利地、比较平稳地进行。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心阶段,正是城乡关系调整的时期。一方面,现在经济增长主要是靠非农产业;另一方面,现在农业是弱势产业,不能够再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相反的应该给农业一些帮助。问题在于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非农业人口占少数。  相似文献   
128.
蒋尉 《欧洲研究》2007,25(1):101-114
不同国家在各自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相同的阶段中出现一些共有的趋势或特征,作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地理移动和职业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来自制度和技术层面的流动限制、技术断层;来自劳动力市场层面的失业及贫困;来自政府管理层面的基础设施、城市住房等压力。作为德国工业化中一个显著特征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也同样引发了上述问题,德国从立法、教育、社会保障等角度为农村劳动力的顺利流动创造了基础条件,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及其相关对策的分析研究,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9.
王光彪 《前进》2007,(6):26-28
煤化工是我省“十一五”规划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煤化工产业是我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依托煤资  相似文献   
13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新型工业化内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晓华  欧祝平 《求索》2007,(9):32-34
新型工业化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济跃迁过程。明确工业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是科学制定我国新型工业化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从可持续发展视角透析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规律,才能准确厘定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内在矛盾,进而正确界定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找准新型工业化的“起跑线”,制定正确的新型工业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