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原始"法"字的字形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氛围,而这种精神氛围的核心乃是"",""存在于神话、传说、宗教、历史、天文、服饰中,乃至与原始法字的发音和字义具有深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陈慕鸿 《前沿》2010,(12):188-190,19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溪蛮者,即《后汉书》所谓五溪蛮,章怀太子注,称武陵有雄溪、樠溪、酉溪、舞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今在辰州界者是也。"在这五条溪河上住着一个被历代王朝称之为"五溪蛮"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于中原。一种民族、一种文化符号;文化是民族的身份,民族身份不同,文化也不同。"五溪蛮"的文化是与圣贤文化不同的傩文化,而传承傩文化的是"五溪蛮"的主体民族苗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觋的活动为中心的考察可以发现,在隋代民众的信仰生活中,除了佛教道教之外,对觋和术的崇拜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隋时觋处于国家职官体系内,参与国家祭祀与医疗活动。在民间的觋则以鬼神代言人的身份活跃,掌控着民众鬼神信仰,并凭借通神视鬼之能主持各种术活动,行使医疗的职能,深得民众信赖。  相似文献   
14.
何云波  李欣仪 《求索》2012,(6):57-59
"神之重造"是沈从文40年代提出了重要思想命题,它本质上是对于上古"术教化观"的现代性提升,由于"术仪式"的本质是音乐,因而这个思想进一步发展,便演化为后来的"音乐改造社会"思想。沈从文的"乐治"观念把握和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科学和信仰、艺术和政治、原始与现代之间相互抗衡又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从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丰富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并且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华  熊惠平 《求索》2011,(3):204-205,219
鲁迅对民俗及原始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从小接受民俗文化洗礼,从感性的民俗认识到理性的探索,他始终在民俗中认识世界,感悟苍生。他的创作受民俗学影响至深,民俗环境的世俗情境给予了鲁迅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与创作活力,因而成就了他透视中国文化,审视中国国民性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巫文化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视角对土家族文化进行考察、挖掘、阐述,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土家族色彩斑斓的文化特质及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楚辞观主要见于《汉文学史纲要》。他首先指出《诗》、《骚》的不同之处 :“较之于《诗》 ,则其言甚长 ,其思甚幻 ,其文甚丽 ,其旨甚明 ,凭心而言 ,不遵矩度。”这是说屈原的《离骚》比《诗经》篇幅句式更长 ,构思更虚幻奇特 ,文彩更耀艳瑰丽 ,主题更鲜明突出 ,诗人一任情感的驰骋而自由抒写 ,不受任何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鲁迅认为《诗》、《骚》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 ,而形式之所以不同 ,乃是因为风俗与地理环境的差异 :“时与俗异 ,故声调不同 ;地异 ,故山川、神灵、动植皆不同 ;惟欲婚简狄、留二姚 ,或为北方人民所不…  相似文献   
18.
人体形象在原始社会一问世 ,就表现为、性、美的价值统一。在以后的发展中 ,三元素的价值结构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组合形态 ,人体形象随之出现质的差异。古希腊雕塑以美为价值核心 ,性与参与其中 ,成为美的对象。古埃及人体以为核心 ,兼容性与美 ,成为独特的艺术现象。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人像 ,在强调的同时 ,极力诋毁性与美 ;印度教人体在显现的同时 ,既强化性 ,也不乏美 :两种宗教艺术异彩纷呈。淫秽人体 ,唯性为尊 ,别无它求 ,当然在扫荡之列。研究、性、美在历时性结构中的丰富形态 ,是把握人体形象的起源及其演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溪县是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古老传统课题,而文化"化"入溪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是一个新兴现代的课题,如何推进两个课题及其有机结合的深入研究?对溪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不无价值。  相似文献   
20.
梵净山区傩文化的异质灿烂,生成于人们经久不息的故国情结,以及建构在文化逻辑之中的种种关于自我强大的异想以及追求自我强大的诡秘探索。梵净山区,自古是"崇尚鬼"和充满神奇功夫之地。无论是朝傩中的"开红山",还是当今已经演化成了神功绝技表演节目的"上刀山下火海"、"秤杆提米"、"仙人合竹"等,以及与之必然和偶然相关的文化形态,都洋溢着本土文化之花特有的异质灿烂,令人炫目,令人动魄惊心,令人心驰神往。云雾缭绕的梵净山,现在已经被如碑之众口封为佛的法定之山了,筚路蓝缕开启荒芜的原住之民、之神,及其所创生的文化,只能遵照道士用来吓唬鬼魅的话自行安排——"有堂归堂,有殿归殿;无堂无殿,四处逃散。"让外来之佛拈花以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