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任真自得、乐观达观的性格特征也越来越被后人所认同。但其有不少诗篇表现了他对冷酷无情的大自然规律的无助、哀叹乃至恐惧,充满了浓重的人生悲剧意识。本文从四个方面以陶渊明诗文为基础,着重分析了他的人生悲剧意识:远离家乡、羁旅行役;岁月流逝、时不我待;亲友凋亡、世事无常;知音稀少、孤独终生。  相似文献   
32.
回归诗书情     
刘娜 《统一论坛》2000,(3):64-64
这是武汉市公安干部学院书法家协会主席、武汉市政法书法家协会理事杜宗文,在1997年5月迎香港回归书画展览会上展出的诗文作品《喜迎香港回归》。  相似文献   
33.
《清代曲阜孔氏家族诗文研究》一书,以孔氏家族的诗文创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孔氏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原因、发展脉络和整体特征,尤其对于家族女作家给予了充分的发掘与关注。该书角度新颖,论述全面,内容深刻,富于启发性,是山东古代文学研究的突出成果。  相似文献   
34.
正诗文化是文化的主要形态之一,中国诗文化深刻、生动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歌中的文化意蕴历史悠久,文化潜能无比深厚。我们评价某诗人、某诗作,就是根据这位诗人、诗作的文化品位的意蕴、内涵来确定的。顾  相似文献   
35.
高志忠 《求索》2012,(7):124-126,46
明宫内廷通过内书堂教育等途径培养了一批知识型宦官,他们能文善书、诗酒风雅。与文人士大夫、帝王、僧侣等进行诗文交游成为他们颇为喜好的一项活动。考述这些诗文交游,不仅可以看到明代宦官文学性、文人化的一面,而且也可以了解他们与文人关系交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36.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7):55-55
正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诗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田雯(1634-1704),字纶霞,号山薑,山东德州人。清初著名诗家,与同邑诗家王士桢(号渔洋,"神韵派"创始人)齐名,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诗文集。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六年(1667年)考授秘书院中书舍人。二十六年(1687  相似文献   
37.
郭沫若对自己在诗词方面的才情是颇为自负的。人所共知,在创造社阶段,郭沫若与鲁迅因文字讥诮而屡有冲突。后来,郭沫若与鲁迅冰释前嫌,即将友好联手、并肩作战之际,鲁迅去世了。而郭沫若对于鲁迅的诗文,由衷钦佩。尤其是对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引的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郭沫若更誉之为“大有唐人风韵,哀切动人,可称绝唱”。  相似文献   
38.
世相动漫     
据《新京报》报道,伦敦奥运会游泳冠军孙杨、叶诗文在家乡杭州受到疯狂追捧。杭州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称,这两人已经成为杭州的城市名片,杭州体育馆门前马上就要有孙杨和叶诗文的雕像了。  相似文献   
39.
背点经典     
远山 《中国监察》2011,(7):62-63
从我家到单位,有六七里路。我每天上下班,走着大约一小时,骑自行车半个来小时。三年前,我让孩子从电脑上,给我下载了一批我喜欢的经典诗文,储存在我的手机里。每天早上一出家门,我就打开手机,找到这些诗文,开  相似文献   
40.
宋凌迁 《理论导报》2007,(12):89-90
诗文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原始的、颇具说服力的素材。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易为现代人理解与接受。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引入相应近代诗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趣味性,增强美感性,丰富价值性,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