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彭永强 《政府法制》2010,(20):33-33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大才子,他不仅在诗文歌赋方面都有高深造诣,而且为人通达幽默,做官清廉正直,一心为民,他跟贪官污吏斗智斗勇的故事广为流传,与乾隆皇帝诗文唱和的典故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42.
张富春 《求索》2014,(6):141-145
支遁精于佛理,又学擅《老》、《庄》,其诗文中高度玄学化的佛菩萨及高僧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玄风昌炽的东晋,佛教图风易行,玄学化的佛菩萨易为士人接受。支遁所塑造的这些形象尽管亦佛亦玄,召士气十足,但绝非玄学名士。玄学化是方便教化的权宜之计,撩开玄学的面纱,可以窥见其佛高于玄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43.
春天的启示     
《团结》2009,(1):1-1
过了元宵节,春天就一路过来了。人们喜爱春天,歌唱春天的美好,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诗文名篇和名句。从古诗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到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不要一一列举了,列举也列举不完。人们为什么歌唱赞美春天?这问题似乎不必问,也似乎确实没有人问过、谈论过,春天如此美好,不就够了吗?其实不然。“透过现象看本质”,春天的美好,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44.
文正 《学理论》2008,(13):85-85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相似文献   
45.
“诗乡”的魅力贵州绥阳,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深厚,这里是中国有名的诗乡。据《绥阳县志》记载,自元朝至民国近千年间,这块土地上先后出现了不少文人志士。他们才华横溢,为官赋闲之时,创作了大量诗稿。明清以来,绥阳涌现了100多名有声誉的诗人,其中13人有诗文传世,出现了廖公弦、  相似文献   
46.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不仅习禅,而且慕道。其人生价值观及其文学创作深深地受到了佛教禅宗、道教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从儒家思想出发,圆融佛、道二教思想。本文从黄庭坚坎坷的一生以及创作的大量诗文中探讨黄庭坚所受到道教思想的濡染。  相似文献   
47.
论苏轼诗文中的“东坡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在黄州、惠州、儋州创作的诗文中 ,融入了大量对人生的省察、对仕途的反思 ,而“东坡精神”是其最为精华的部分。“东坡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因个人的人生挫折而失去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 ,执着生活 ,处穷排难 ,随缘自适 ,超然旷达。二、尽管处境十分险恶 ,生活极其艰难 ,但是苏轼体察民生疾苦 ,对人民深切同情 ,为当地的人民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与当地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主张“民不饥寒为上瑞” ,反对虐政害民。自他被贬以来所形成的这种“东坡精神” ,在他的诗文中 ,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8.
邓淑兰 《求索》2011,(2):183-185
赵孟頫是元初杰出的艺术领军人物,他在书画诗文等领域提倡全面"复古"的主张,其"复古"实为借古以创新。他在创作上实践自己的"复古"理论,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诗文领域,他奠定了有元一代"宗唐复古"的新诗文风,使元中期诗坛追求典雅平和、婉约雍容的诗歌风格蔚为成风,启迪了明代"前后七子"的诗歌复古运动,对明清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学习导报》2011,(5):32-32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在演讲中,温总理说:“我的心里常默念着郑板桥的两句诗,就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还有2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50.
胡缵宗是甘肃为数不多的在全国政界、文化界均很有影响的人物。本文从殿试始末、仕宦与著作、学术思想与诗文艺术特色三方面予以全面介绍论述 ,重点考证有争议的“探花说” ,论述其诗文艺术特色、成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