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内蒙古全区生态整体恶化的原因具有复杂性,西部沙区的分布和形成更具鲜明的系统性,由于内蒙古长期以来的治沙模式比较忽视这种系统复杂性,总是着眼于点片微观治沙,导致宏观整体治沙滞后。为此,新的治沙实践必须坚持系统观和系统方法,实施系统工程,制定长远治理规划,注重宏观与协作,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实现统筹治理。  相似文献   
72.
三金 《中国减灾》2009,(8):39-41
从陕西省榆林市驱车70余里,便可见人迹罕至的毛乌素沙漠南缘.放眼望去,33条长约14.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宛如一排排列阵的将士,直面瀚海大漠;2万余亩沙化土地上,沙柳丛生,穗槐飘香;680多亩高可没人的草地里蝶舞虫鸣,飞鸟成群……创造这个人间奇迹的,是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治沙女民兵连.  相似文献   
73.
防沙治沙,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本文着重分析我国推进防沙治沙进程、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远看像卖煤的,近看像勘探的,原来是林业生产第一线的,人们这样形容林业员工。的确,这些长年奔波在沙地、荒坡的林业工作者们,难得坐在办公室里喝杯茶、看看报。他们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依托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公益林、德国援助项目四大工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使巴林右旗林业事业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75.
王春阳 《法学杂志》2007,28(3):132-134
沙化土地治理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的重中之中,多年来一直处于探索实验阶段.福建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找到一条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最佳途径提供了范例,以沙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在现有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内,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使沙化土地的治理有所突破和改观.  相似文献   
76.
《学理论》2020,(8)
马克思"生态人"思想蕴含于劳动异化理论中,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解,是以达成人与自然及人类本身两大"和解"为根本目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人,是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诉求的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创新发展,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治沙人先进群体是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生动典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塑"生态人"。  相似文献   
77.
生态长廊     
《党的建设》2014,(8):58-58
我国沙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日前在第二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表示,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我国的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上世纪末,我国沙化面积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现在变为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植被盖度以年均0.12%的速度递增,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幅达20%以上,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沙尘天气频次呈波浪式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8.
51年前,兰考大地一片沙丘,一阵风刮过满嘴是沙。如今,兰考大地绿树成荫,满眼的泡桐树仿佛巨人般守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是焦裕禄同志当年到河南省兰考县工作时,为了防风治沙引种的泡桐树,如今已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焦桐”。  相似文献   
79.
王勇 《实践》2020,(5):55-55
库伦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南治沟、北治沙"的工作思路,依托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政策,以林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路子,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库伦旗地处燕山北部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段,燕山山脉自旗境西南部延入。  相似文献   
80.
《内蒙古政报》2005,(10):13-15
防沙治沙,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推动沙区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