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612篇
政治理论   150篇
综合类   2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犯罪心理美学是辩证认识犯罪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遗憾的是 ,在传统思维的美学模型中 ,人们对犯罪审美现象视而不见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意无意地否定犯罪审美现象的存在。事实上 ,犯罪审美心理广泛存在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过程之中 ,其审美认识的呈现与感染、激励、发生等美学心理密切相关。任何犯罪都离不开犯罪心理动力的激发控制 ,犯罪心理唯美的逻辑动力主要表现为三种心理状态 ,即惬悦烙印心理、感兴惯速心理和复现模景心理。  相似文献   
172.
左春和 《乡音》2014,(6):45-45
历代封建统治者不但要牢牢地统治人民,还把自己说成是人民的主宰。因此,他的权力出身决定了他天生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人民。庄子的时代自然也有这样自负的人。这个人叫日中始、他就认为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出台法度,然后去治理天下。  相似文献   
173.
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一生经历坎坷,他在晚年时期远离社会,过上孤独宁静的归隐生活,专心致力于回忆与写作,寻求自我的解脱与救赎。这与庄子所主张的排除外界干扰、聆听精神的声音、回归心之本源的方式不谋而合。他从纷扰中自我解脱出来,超越耳朵与双眼,聆听内心,最终找到真正的"道"之所在。经过忘记得失、忘记自我的心斋历程,进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174.
《学理论》2014,(33)
隐逸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端于先秦,盛行于汉魏,风行于后世的各个朝代。隐士在传承和发扬隐逸精神的层面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用,他们或如儒家以邦之"有道"与否作为依据决定自己或仕或隐,或如道家顺应自然而追求身体力行的纯粹之隐,因而在隐士形象上千差万别。而孔子和庄子作为儒、道隐逸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隐逸精神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175.
从听者在欣赏音乐时寻找具象之物的倾向这一误区入手,引出艺术理论中的形式美学观,以及形式美学对于音乐为代表的艺术本质的理解的若干误区,结合西贝柳斯音乐作品《芬兰颂》的故事自然地引出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并提供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关于语言和艺术的本体论思想。从而对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作品的理解问题提供了一种哲学解释学思考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6.
乔海东 《传承》2009,(20):140-141
《庄子》中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庄子思想的重点放在了个人身上,从"法自然"的理论出发,将"道"作为人的本性,提出了自然人性论。认为顺从天道,并形成了在险恶的世俗环境中"逍遥游"的自由伦理观。庄子自由伦理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为当代解决人的自由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7.
胡家祥 《理论学刊》2012,(9):123-127
黑格尔的《美学》企求得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其中有几个基本问题甚为难解。黑格尔以艺术美的理想——理念的感性显现展开他的思辨,分析问题时在逻辑上暗含两个尺度:一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转化,一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导致理论阐述上的某些混乱。他所描述的艺术从象征型到古典型再到浪漫型的"花环"不可能囊括各个艺术门类,选择从建筑开始,并且不考虑舞蹈和戏剧,是让历史服务于他既定的逻辑,有削足适履之嫌。不过,黑格尔区分三种类型的艺术美虽然不适合艺术形体学,却适用于艺术神态学,并揭示了艺术嬗变的普遍规律,可为艺术发展周期的探讨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8.
显著性是商标法的基石性制度,对其认识却一直不甚清晰,商标法诸多问题的解决依靠对显著性更细致入微的理解。探讨了两种显著性:固有和获得,分析其各自独有的问题以及两者的关系,如非文字标识的固有显著性如何认定?通用标识如何认定?臆造性标识保护是否受到商品类别的限制,“第二含义”如何认定?以及“第二含义”适用范围的扩张,两种显著性在商标法中的不同功能等。对基础制度进行细微化梳理,帮助人们理解当前商标保护中各种困难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9.
吕宁兴 《学习月刊》2011,(10):42-4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建设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建设的兴趣日渐浓厚,对城市景观的研究也日渐广泛与深入。在城市景观研究中加入美学观视野,这是城市景观研究的一条重  相似文献   
180.
王焱 《长江论坛》2009,(4):11-13,32
完善的和谐社会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自我内心的和谐。三者缺一不可。然而遗憾的是,理论界显然对自我内心的和谐问题重视不够。庄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在以上三个方面,尤其在自我内心的和谐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