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250篇
中国政治   618篇
政治理论   150篇
综合类   2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精神文明有其不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能。鲁迅先生在他青年时期,就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其中许多基本观点在今天仍是热点。  相似文献   
812.
美学辨证论     
美是生命对良好的繁衍条件产生的肯定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生命结构的辨证性决定了美的辨证性。形而上学思维造成美的破坏,而专制制度加剧美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实行民主和法制的现代社会为建立辨证美学和恢复美的本来面貌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813.
刘璐 《求索》2012,(1):204-206
希伯来历史小说通过材料的甄选和编辑,记载了有目的的历史。斯滕伯格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过贯穿希伯来《圣经》叙事始终的三个准则,即历史编纂、意识形态和美学基准。本文通过研究《以斯贴记》和《路得记》两篇小说中作为元历史的故事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以色列人的思想状况,发掘其中的支配性叙述力量,以及作为支配叙述者的作者(编者)如何借助想象为历史塑造形态、确立秩序,试图得出希伯来《圣经》意义体现在其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内在逻辑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814.
王琼 《求索》2012,(9):152-153,141
庄子崇尚大美,认为大美是最高境界的真美,是道的形象显现。世俗的所谓美丑是人们的成心造成的,具有一定相对性。美丑可以相互转化,所谓腐臭可以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厉与西施,道通为一。庄子的这种美学观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815.
黎子莹 《湖湘论坛》2012,(3):110-112
余华不平凡的经历决定了他感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不同时期他的创作体验、人生境界也不相同,因此他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以余华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他《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荒诞美、《活着》的苦难美和《兄弟》的暴力美。  相似文献   
816.
取消了观众评选,春晚的危机却仍旧顽强地存在。而这一次取消观众评选,也就只能让春晚的危机欲盖弥彰——只要春晚不回到现实的人生中来,人们也就有理由不走进春晚的世界里去  相似文献   
817.
818.
郁源的"感应美学"是针对"反映论"而发,在行文时为求概念使用的对应性,也往往称"感应论"。它运用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法、理论学说和概念范畴来构建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感应关系,其哲学思辨和学理求索已溢出了认识论的限囿,对于"反映论"实现了超越,显示了强大的生长性和未来性。从中国古典美学之中提炼出感应论,一个重要的意图在于解决文学本质的问题,而他提出以心物感应或主客体感应的双向互动关系取代反映论的单向决定关系,形成了探讨文学本质问题新的方法论视野,今天看来仍不乏重要的理论价值,显示了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而这一点,正是今天应该大力倡扬和标举的。  相似文献   
819.
"感应美学"作为新时期中国美学中一种新的体系建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它以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特有范畴"感应"作为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石,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转换提供了一个范例;二是它在考察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时,用"感应"取代"反映",更辩证地说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为重新认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中国视角;三是它跳出现有美学体系,从"感应"的途径探讨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对其进行了更恰当的描述,为多角度研究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20.
《党课》2012,(1):81-81
庐山国家公园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1996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