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08篇
中国共产党   226篇
中国政治   332篇
政治理论   139篇
综合类   2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李玉杰 《前沿》2010,(8):172-174
20世纪中叶,以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反思了现代启蒙精神的悖论,"文化工业"是这一启蒙悖论的集中体现。文化批判理论自问世以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我们至少在现象层面上可以发现,文化工业在中国已渐成规模,并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22.
相对剥夺感与“精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犯罪是指被社会视为精英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办事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所从事的犯罪行为。精英本身掌握一定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因而容易产生与周围人群比较的心理。当某些利益他们以为本该得到而没有得到,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从事谋取财富、权力和声望利益的犯罪行为。防控精英犯罪,应该倡导公平理念和落实公平制度,消解其相对剥夺感。  相似文献   
123.
宁德,八闽大地上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之地。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就连福建本省的很多人都对这个地方感到陌生。省政协原主席游德馨这样形象地描述宁德的落后:“上世纪90年代,新中国成立快半个世纪了,我们委员在下乡调研的时候发现,宁德的山区有不少人还住在茅草房里,艰难度日。”  相似文献   
124.
宋玮 《传承》2010,(21):142-143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5.
尊严的逻辑     
经济高速发展,往往要让一个社会的公民更多地被劳动操控,而丧失工作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也就出现尊严异化今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了尊严二字,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26.
《天津支部生活》2012,(3):55-55
周俊生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指出,耻感文化的缺失,已经在我们这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危害。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可以听任污染泛滥,可以生产出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产品;  相似文献   
127.
《理论与当代》2012,(3):60-60
周俊生在12月26日的《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指出:东北证券保荐代表人秦宣将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并亲自从事内幕交易,获利23万元。目前,她已被审查起诉,等待她的将是牢狱之灾。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证券精英做了这桩“捧着金饭碗偷了棵大白菜”的亏本买卖?答案只有一个:内幕交易尽管是一种犯罪行为,但从事这种行为的人不但没有羞耻感,反而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  相似文献   
128.
流动人口犯罪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珺 《理论月刊》2007,(9):127-131
对犯罪原因的探讨一直是犯罪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流动人口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犯罪的因素是极其广泛的,本文拟从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政策原因、心里原因多方面对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9.
130.
德性"自盈"是中国文化对个体自我体认的最基本的评语.而一切人生理想的诉求都集中于自我德行的外溢,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对人性自我意识的过分乐观.因此,这种基于德感意识的人性体认,缺乏追寻彼岸超越精神的动力,也带来了个体精神生活的乐感取向,从而导致了道德泛化和去道德化等诸多道德教育困境;而对人性体认建立在罪感基础上的西方文化,却孕育了具有超越之爱感的道德教育.所以,中国道德教育必须从狭隘的本土化思维框架中走出来,通过再思中西不同的人性体认,促进爱感的生成,承担培养爱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