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形成,意味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规律的把握更为成熟,是党科学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顺应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重大实践举措。“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川。深刻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演进原则,建设美丽中国成就百年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92.
法律思维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思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状态,它与法治相互关联,融为一体。因此有必要在法理学层面就其法律思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应然性和实然性加以考量和探讨,并从法治与法律思维关系方面,即从法的经济本源、正义和规则、程序等涉及法的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法律思维实乃法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行政价值和核心价值的关系角度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社会主义行政价值的性质上的决定作用和社会主义行政价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另一种属于运行上的决定作用,从而形成对社会主义行政价值的应然内涵的研究和阐述,进而得出社会主义行政价值的若干本质特征。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行政价值应然层面和实然层面的矛盾及其产生矛盾的原因,是社会主义行政价值形成的过程、路径和节奏及其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统战学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因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统战学不可能发展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但由于社会与现实的需要,统战学完全有条件及可能发展成为现代性的应用性的新兴学科。作为应用性的现代学科,统战学建设要走一条由外向内、由社会到学理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5.
我国刑法中"国家机关"的外延判别会影响到刑罚的执行、定罪与量刑,涉及对40个罪名的理解。由于刑法没有明确界定,导致了广义、狭义及折中的争议,所争议的焦点是国家机关是否包括中国共产党(除党的基层组织以外)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机关以及八大民主党派机关、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企业、共青团组织、妇联组织、工商联组织。从法的实然角度研判,所争议的机关不应认定为国家机关;从法的应然角度研判,某一机关是否属于国家机关应当根据它是否具备国家机关的本质属性,前两项(中共和政协)应纳入国家机关范围,其它则不应纳入。  相似文献   
96.
法律行为形式要件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强  王潇 《行政与法》2005,(4):116-118
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能够影响到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法律行为效力的重要因素。笔者针对学界对形式要件类型的不同说法,以历史的视角去分析如何确立法律行为形式要件类型的应然形态,并基于现代民法强调方式自由之宗旨认为:对于法律行为以不要式为原则,以要式为例外;只要当事人的表意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其他成立要件,并且其意思表示足以为外界所客观识别,原则上可采取其意欲的任何形式,法律上不加干涉。从而在此基础上确立法律行为形式要件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7.
周平 《中国检察官》2011,(17):44-47
检察机关由于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的职能.故应然性的、义不容辞的属于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会发挥独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正本文认为,公证本质是意思受领、固定并传递。一、对公证本质的认识首先分析一个基础概念——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概念是所有在法律秩序中形成的行为类型的抽象,就法律秩序针对这些行为类型所规定的内容而言,其目的在于使个体能够以意思自治的方式通过制定规则来形成、变更或消灭法律关系,也即旨在实现私法自治原则。尽管法律秩序中旨在以私法自治形成法律关系的各种行为类型大多非为法律有意识的创造,它们在获得法律秩序的认可之前业已存在于人们的交易活动之中,然而这些行为因法律秩序的将其作为形成法律关系的行为类型予以认可而成为"法律  相似文献   
99.
曾云燕 《法制与社会》2012,(16):166-167
本文从应然与实然这一对哲学命题入手,厘清了西方法社会学方法论的优势之所在,并从西方法社会学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和外部学术环境两个角度论述了其具有方法论优势的天然原因,接着从西方法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之广阔社会背景、研究对象之宏观立体维度、研究角度之动态实践切入三个层面阐述了西方法社会学之方法论优势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分析西方法社会学方法论对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建设实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辨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是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上有别的两个事物。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内在属性,而法的作用是被赋予和设定的;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稳定属性,而法的作用则需常有变动;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应然属性,而法的作用则具有现实的指向。法的功能主要是描述性的,法律人应把握法的功能的天然禀性,尊重法的规律来发现和表述法的功能,使法的功能的潜质尽可能得以实现,而不要去做形式上所谓“充分发挥”而实质上则属于画蛇添足的徒劳工作。法的作用主要是规定性的,法律人应在充分利用既有条件的基础上,更好地创设和发挥法的作用,使其能够适合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