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152篇
世界政治   2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610篇
中国共产党   1064篇
中国政治   1946篇
政治理论   482篇
综合类   6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其高效的底层动员密不可分。为了增强底层民众对红军的认同与支持,红军在宣传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凸显贫富差距,强化广大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穷人只有跟着红军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72.
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利益的分化与冲突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强化的群体形式加以体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速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利益的分化、博弈与失衡现象.由于社会缺乏稳定、公平、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制衡,利益分化必然是不规范的、利益博弈必然是不对称的、资源占有必然是不均衡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对转型期公共权力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公共权力必须反思发展路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3.
加强对弱势民众群体的特别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唯实》2004,(3):37-41
农民、民工、城市失业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流浪民众群体、亚健康民众及非主流社会民众群体等等,是我国社会主要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经常受到种种侵害,为了体现真正的平等权,必须对这些弱势群体予以特殊的法律照顾和保护。从现在开始,必须循序渐进地加强这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7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困难群体问题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困难群体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困难 群体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并提出了解决困难群体问题的一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5.
公安队伍作为一支整体队伍,应当重视对队伍的群体素质的培养和建设,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群体素质,应当包括配置良好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知识构成、性格构成等。  相似文献   
76.
77.
78.
农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建忠 《理论前沿》2003,(21):43-4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如果处置不当,这些问题和矛盾就有可能演变为群体事件。当前,农村群体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办公秩序以及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群体事件的本质特征,剖析其发生的背景,探索正确处置农村群体事件的策略和措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农村群体事件的诱因及特点1.“三农”问题繁衍出的众多纠纷。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性纠纷。具体表现为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纠纷。二是乡镇村办企业经济纠纷。表现为集体林场、屋…  相似文献   
79.
浅析暴力事件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群体性暴力事件的个体之所以与群体行动保持一致,采取比单独行动时更大胆的行动,敢于公然实施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因为其心理和行为受到了群体的影响。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方式及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心理暗示、情绪传染、行为模仿、去个性化。  相似文献   
80.
人以三种形式存在:个体的人、群体的人和类的人,即“人”、“从”和“众”。因此诠释人的本质就应该从这三个角度全面理解而非从某个角度单一的去理解,本文旨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研究方面有所尝试,愿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