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73篇
世界政治   1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464篇
中国共产党   1356篇
中国政治   1939篇
政治理论   681篇
综合类   10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615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公平得以实现、正义得到维护、权利得到保障、发展受到尊重的社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一、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社会公平不仅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更是现代社会应当具备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标准。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可以概括为不断追求进步的历史,而社会公平就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2.
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93.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生态伦理的科学概括。人类必须“自为”地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以人为本的,是全面的,是协调的,是可持续的,核心是强调公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的核心。  相似文献   
94.
《海南人大》2006,(12):44-44
丁元竹在2006年9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物质和制度层面的,要通过经济发展和体制设计建立公平发展的机会机制。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就是要在和谐社会的体制或制度框架内,每个人都拥有公平发展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更侧重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那么,和谐社会则是着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好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5.
张驰 《法人》2005,(8):47-49
民营油企发展有过短暂的波峰,也有过长时间的波谷,或许,经历了太多磨难的民营油企需要的只是一个公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6.
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利益的分化与冲突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强化的群体形式加以体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速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利益的分化、博弈与失衡现象.由于社会缺乏稳定、公平、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制衡,利益分化必然是不规范的、利益博弈必然是不对称的、资源占有必然是不均衡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对转型期公共权力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公共权力必须反思发展路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7.
要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离不开建立健全土地整理的法律制度.土地整理法定化主要源于土地整理本身的发展结果与国家法治两大原因,而进行土地整理法定化,必须满足一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理论条件.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尚需正确认识其应有的法律价值,即公平、秩序、安全、自由和效益等.  相似文献   
98.
当前我国以道德约束权力机制的失灵与补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鸥  艾国 《求实》2004,(1):59-62
以道德约束权力 ,是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也是当前以德治国的重要目标。道德在今天之所以不能较好地发挥对权力的约束作用 ,不是道德失去了对权力的约束功能 ,而是我们的一些干部一定程度地丧失了道德原则。因此 ,要强化以道德约束权力的机制 ,首先要使从政者建立、恢复和增进道德。在当前 ,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是要构筑从政者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99.
以经济转型为背景的贫富差距成因解析及其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冉志 《探索》2004,(2):84-87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产生以及扩大 ,是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的。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经济领域中的社会转型因素 ,决定了贫富差距形成的必然性。要缩小贫富差距 ,也必须以促进经济转型为支持  相似文献   
100.
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弱势群体在承受“弱势”所带来的种种伤害的同时,正以一种极具破坏性的 方式表达为“强势”,并迫使社会在承受和消弭其影响时支付日益高昂的成本。这种社会机器内部 的撞击,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确立公平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