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862年,华尔在弥留之际将所谓"遗产"留给其亲属,由此引发了中美间旷日持久的"华尔遗产案"交涉。此案经历了地方到中央、从私人偿还到政府买单的曲折过程。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费尽思量,从"两不算账"到"索款索息"纠缠清政府近四十年,其不依不饶证明了近代美国对华外交压迫的实质。而清政府在此案处理过程中的抗争与妥协,则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弱国态势下办理外交的艰辛与无奈。  相似文献   
12.
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址曾是清代皇家的几处园林遗址。其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最初是利用美国退归部分"庚子赔款"而建的,1912年改为清华学校。  相似文献   
13.
韦棣华是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吏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人.关于她的生辰日期和来华时间,迄今一直是众说纷纭.陈希亮就此所作的考证和辨析以及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比如韦棣华的来华时间,其实她本人在《庚子赔款和中国的图书馆运动》中即曾明言事在1899年.将美国退还给中国的第二批庚子赔款的部分资金争取用于发展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是韦棣华在华生涯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此项活动中,韦棣华是主要创意者和全程操控手,她为此所特出的辛劳和作出的贡献,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将就和讲究     
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钱钟书是我国庚子赔款留学的公费生,在牛津却是自费生;而杨绛不忍心向已患高血压的父亲开口要钱交付牛津昂贵的学费和导师费,就做了一名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相似文献   
15.
刘超 《同舟共进》2012,(9):69-73
1933年上,陈寅恪给傅斯年写信力荐一位青年:此君“言归国后不欲教授哲学,而欲研究史学,弟以为如此则北大史学系能聘之最佳。张君为清华近年学生品学俱佳者中之第一人,弟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一人之身也……”陈公一代巨擘,何等严谨苛责之人,竞如此举荐,足见此青年之了得。  相似文献   
16.
女人的福气     
提到钱钟书,人们会想到他那才情横溢,妙语连珠,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人生际遇的长篇小说《围城》;会想到他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成绩突出,而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会想到他拿不好筷子,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可初到牛津求学,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满嘴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