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468篇
中国共产党   466篇
中国政治   845篇
政治理论   423篇
综合类   6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结合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通过加快自身变革、确保纵向整合、强化横向协调、实现动态创新的多样性的整体化途径,形成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多样性作用的整体化模式,对建立促进该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李伟 《长白学刊》2012,(3):67-70
建立健全信息汇集分析制度、应急信息发布制度、平等对话协商制度、利益诉求表达制度、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社会自我调节制度,筑牢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多重防线,化对抗为对话,变无序为有序,使已经瘫痪了的社会秩序尽快恢复常态,是实现应急管理常态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3.
萧功秦 《人民论坛》2012,(28):42-44
中国改革陷入了路径锁定状态。如何克服这种困局?关键就是要对激进与保守的政治观予以理性地反思,超越保守与激进的两极思维,摆脱由此造成的路径锁定状态近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矛盾,腐败  相似文献   
124.
文化的功能很多,最核心的是其内在的凝聚功能、传承功能和引导功能,而决定这三大功能发挥的,则是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遵从精神现象的特殊规律,创新精神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建构起党委政府引领、全民参与的全民共识凝聚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教育德、以身帅德、以文兴德、以法护德、以民监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环节中,贯穿到每个人的每个发展环节中,使文化的三大功能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度得到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25.
《行政论坛》2017,(6):63-70
从政策科学发展脉络来看,政策问题建构虽然不曾作为一个明确的主题在政策科学研究中引起关注,但是作为构成要素,政策问题建构从未脱离过政策周期。网络社会的到来,无疑为社会组织与公众发挥自主性参与政策问题建构、共同解决治理问题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践中却充满波折,除了网民参与能力不足这一直接限制条件,更深刻的约束因素根植于现代社会的官僚主义化及工业社会的控制思维中。网络社会的行为倾向来自现实世界的刺激反应,这就要求网络参与政策问题建构的理性引导与现实世界的社会需求回应相结合,通过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在主体构成、价值引导及问题治理方面的融合,促进对话与信任意识的生成,继而改造传统公共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126.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7.
我国党文化世俗化是党文化揭开其神秘面纱,日益走向公民社会、世俗社会之中的过程,其在主体构成上通常包括党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组织文化、领导文化、执政文化的世俗化等基本内容。推进我国党文化世俗化有助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检验党文化的优劣性、完整展示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为推进党文化世俗化,在策略路向上要坚持做到:着力推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大众化进程,将党文化融合到建构完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发挥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示范效应,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8.
《公安研究》2014,(4):63-63
姚劲松在《江淮论坛》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塑造现代社会自觉公民,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又是中国现代化的目的。新闻传媒作为象征性社会情境的主要构筑者,为现代社会公民身份的建构提供了基本框架,可在培育公民权利意识、建构公民身份认同、培养公民参与能力中发挥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29.
《行政论坛》2014,(5):21-25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环境治理的专业性使世界各国的环境行政受到理性主义思维及其实践模式的主导,中国的环境行政也奉行理性主义治理模式。这种环境行政的理性主义,在动用政府权威性的组织与政策力量以及专家的技术知识上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但政府决策目标的多元化与政府的自利性、技术理性的有限性与不确定性,常常导致环境理性主义治理模式的失败。于是,环境民主主义则成为补救失败的新思路。尽管环境行政的民主化也受到自由主义与权威主义的质疑,但绿色价值的优先性、民主政治的动员力、开放的生态信息的生产与自由流动使环境民主主义成为环境治理中的强烈呼声。在未来中国的环境治理中,应及早确立环境民主主义的价值,加强社会公众在环境立法、执法与环境评估过程的参与,赋予公众环境知情权、环境监控权与第三方诉讼权,是弥补环境理性主义治理缺陷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0.
吉红立 《法制与社会》2014,(14):148-150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国家认同建构的内在逻辑,从而揭示国家认同建构的内在机理。通过研究认为,国家认同建构起源于人的社会性存在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国家认同建构构成了国家建构、发展和演进的逻辑起点,而国家建构、发展和演进却首先是国家认同建构的实践载体和根本途径。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实质就是在国家建设、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对人们的国家情怀和爱国热忱的培育和养成。文章关于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学理思考旨在通过就该论题的进一步探究,从而为国家认同建构与国家建设的实践找到并提供学理工具和学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