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35篇
中国共产党   310篇
中国政治   355篇
政治理论   204篇
综合类   1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问责制度是法治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形成健全并有效的问责制度,是衡量成熟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作为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又是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其行为更加存在问责的必要.完善问责制度,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的需要,而且它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72.
《先锋队》2016,(6):58
2015年,乡宁纪委监察局聚焦中心任务,突出主业主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格纪律审查,坚决狠刹"四风",深入推进"三转",纪检监察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137件,结案132件,给予134人党政纪处分,其中给予留党察看或撤职以上重处分11人,涉及乡科级干部2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  相似文献   
73.
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领导干部问责制正在成为舆论关注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并逐步从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延伸、从政策层面向制度层面拓展。对领导干部问责制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国内一些地方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的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并从理论上对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进行思考和概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4.
行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及问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党 《理论与改革》2006,(2):125-128
行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是因其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而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和追究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行政违法责任、行政不当责任与行政侵权责任,惩罚性责任与补偿性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与连带责任,以及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与违宪责任等。实施问责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一致;依法问责;过罚相当;惩罚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追究行政机关的责任与追究行政公务人员的责任相结合;直接责任追究与间接责任追究相结合;程序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75.
我国异体问责制度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本文针对我国行政异体问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人大问责、改进司法问责、明确民主党派问责权限、拓宽公民问责渠道、规范新闻媒体问责等方面提出完善行政异体问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绩效问责与乡镇政府回应行为——基于Y乡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Y乡为案例,从问责的主客体关系、问责机制的定位与内容、问责机制的流程与方式等方面对绩效问责机制的分析表明,目标责任制这种绩效问责机制并不具备较高的问责质量;正式的问责机制会导致乡镇政府从事于非正式行为,而问责客体特征则可能是解释其正式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宏观背景下,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责制体现着现代政府的治理理念,健全的问责制是服务型政府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分析了民生问责制对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及我国当前民生问责制建设依然薄弱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民生问责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8.
政府一直是节能减排的主要推动力量,节能减排指标是强化政府责任的指标,强化政府节能减排责任,问责制不可或缺。问责制法律化主要是对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程序、问责理由进行法律化。  相似文献   
79.
张晓静 《法学家》2014,(1):153-161
国际社会意识到,为了给予私人应有的法律保护,应该存在一种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公众问责机制。在国际法律框架内,当私人利益受到国际金融机构侵害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向机构问责:一是向国际金融机构内部的部门投诉,二是向所在国法院起诉。但实践中,这两种途径都没有为私人提供真正的法律救济。也就是说,目前的问责制尚不足以使国际金融机构为其违法行为负责。这种状况不符合国际法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也阻碍了私人受害方享受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在国际金融机构内部设立争端解决机构非常困难,适当扩大国内法院的管辖权,限制对"职能必要"过于宽泛的解释,应是一个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0.
问责制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党内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的协调发展,相互配合。为了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合理划分党政职责界限对各级党政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是党内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