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哈佛学派是西方“毛泽东学”研究的主导力量,对毛泽东思想的溯源研究是其基本的论题之一。哈佛学派学者基于西方的思想背景,从毛泽东主义与异端论,毛泽东主义与民粹主义等基本概念契入,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溯源分析。哈佛学派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溯源研究,持续推动并拓展了西方毛泽东研究,沟通了西方毛泽东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彰显了毛泽东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2.
刘一玮 《辽宁人大》2008,(11):21-21
向污染宣战却扯出了罢免人大代表的问题,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然而,两者之间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罢免更不是什么迁怒。 道理其实很浅显,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表述,人大代表应该“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3.
付丽华 《前沿》2008,(1):215-217
同性恋题材小说是台湾文学一道独特风景。小说家们在对这一边缘题材进行叙事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及主流意识对同性爱的认同程度的深化而有所改变。文章试图从对同性恋者的指称上来探讨这一题材在边缘叙事上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24.
观点摘登     
《中国统一战线》2014,(1):79-79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研究基地顾问余源培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与“多”》一文中指出:过去统一战线讲“求同存异”。有其积极意义。现在讲“一”与“多”的辩证法,是更加向前一步。因为“异”在中国语言中时有贬义之意,如‘异见”、“异端”、“异党”、“异己”等等。  相似文献   
25.
禁欲派与约瑟夫派的论战发生于15-16世纪之交.最初只是教会内部关于不同修行世界观的争论,其后由于触及如何处置宗教异端分子以及修道院是否应该拥有众多地产等关乎教会统一和政教关系的重要问题,在世俗政权的干涉和参与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两派长达半个世纪的论战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俄罗斯国家、东正教教会以及整个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26.
培根是哲学家里当官当得最大的。一般说来,西方那些哲学家要么会岗思想异端惨遭当局迫害,要么就闭门造车、不问世事、采菊东篱。像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能成为大学校长实属不易;像休谟能做到外交部代理公使和次官已然是人品爆发。  相似文献   
27.
12世纪前后,西欧各地天主教异端如火如茶的传播,成为正统教会迫在眉睫的威胁,根除异端堕落遂成为教会巩固地位的燃眉之急。以法国南部奥克西坦地区卡塔尔教派为典型的大众异端运动的起源,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学术争议。根据对摩尼教两元论影响持有的不同立场,学界观点大致区分为“外部渗透说”与“本土因素论”。“本土因素论”的研究更准确地解释了12世纪的大众异端运动,因为本质上讲,它是变革时期西欧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的缩影。  相似文献   
28.
吕昭 《法国研究》2009,(3):70-75
清洁派是西欧中世纪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基督教异端派别之一,十二世纪晚期到十三世纪上半期在法国南部地区发展到顶峰。清洁派兴起于教会腐败堕落的背景中,他们宣扬的使徒式的苦修主义荡涤了教会的腐败,成为清洁派吸引人们皈依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9.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之《泰州学案》中有一段总括性评语,学术界引用频繁但不深究内中丰富的哲学史内涵。这段评语,点明了泰州学派的平民化、禅学化、异端化这三个特征,是既使阳明心学得以广泛流传,而又渐失其传的真实原因所在,也是泰州学派崛起于晚明的缘由。对《明儒学案》的研究不应再停留在粗线条的轮廓描述上,而应当深入到各个学案中去,这会有助于黄宗羲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0.
沈连婕  周启柏 《唯实》2000,(10):70-71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人常以培根这句名言自勉。果真如此 ?书读得愈多 ,脑中问号愈大。诚然 ,我们可以举出成千上万个事例来说明它的正确 ,然而反面的例证也同样不胜枚举 ,特别在权威以及权力面前 ,知识也许会成为他们划动时代之舟的双桨 ,但也可能沦为可怜的奴婢或是被摧残的异端 ,追求知识和真理往往要与磨难甚至牺牲为伴。外国如此 ,中国尤甚 ,远的如秦代“焚书坑儒”,近的有清朝株连九族的“文字狱”,更近的还有“文革”中被投入牛棚、百无一用的“老九”,因而读书做学问的人除了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学精神 ,更要有直面甚至俯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