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关国对冲基金因其自身特性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但对冲基金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风险,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后,通过多德一弗兰克法案,第一次将对冲基金纳入监管。这一法案只是提出了原则性的监管框架,但为未来数十年的金融改革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指引了美国对冲基金和金融监管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阿兰 《侨园》2013,(1):26-27
"游走的房子"71岁的朱迪居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卡弗,每天早晨,她要收拾行装驾车到波士顿。她说:"车程大概1小时40分钟,每次我抵达当地,都会感到十分疲惫。回家的时候,我也累极了。"朱迪每天来回驾驶是有原因的,只要房租不断攀升,她必须继续工作。她说:"我不能退休,我要保留我的房屋,我花上所有心血在这所房子,我不想失去它。"实际上,朱迪的房屋,跟近300万的美国人一样,是一间流动的汽车房,做为露营族,她租用停泊的公园土地。如果停泊区的业主反对,朱迪就要移动到别处。随着战后婴儿潮进入了50岁,更多人开始对休闲旅行生活感兴趣,但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秋天,年轻有为的弗兰克·雷蒙突然辞职,把家搬到下百老汇大街一间杂乱的办公室。几乎每个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疯了。雷蒙已在纽约市法规司工作了六年,而且,过去三年他一直身居要职,负责大要案的处理。尽管薪水不高,但福利很好,工作也挺有意思。  相似文献   
14.
谁是第一个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新闻记者?长期以来,许多学术著作都说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弗兰克·提尔蔓·德丁。因为他在这份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5.
7月15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了大萧条时期以来规模最大、严厉程度也最高的银行业改革法案——厚达2300页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根据此法案,美国将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管,从大金融机构运作、并购、抵押货款发放,信用评级以及各种衍生工具的交易等,都列入监管之列。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学术界,人们对中国道路有着复杂的理解,可是很少有人从价值观视域中解剖"中国道路"的成功原因,然而,弗兰克正是这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中国道路"的成功固然源于诸多原因,但价值观原因却是不能不提的重要内容。中国道路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取决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不但蕴含合理和积极的价值理念,包括儒家文化的价值观、现代中国的革命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价值观,而且成就一条中国式的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及其价值观远远优越于西方道路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黄琨 《法治研究》2006,(9):57-58
1914年,亚特兰大一家铅笔厂的经理犹太人列奥·弗兰克被法院认定强奸和谋杀了该工厂14岁的雇员玛丽·法根,并因此被判处死刑。弗兰克是无辜的。对他的判决是在一种被媒体煽动起来的狂热的反犹太人的氛围中作出的,而真正的凶手是该工厂的雇员詹姆斯·康利。在佐治亚州高等法院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均驳回了列奥·弗兰克的上诉请求后,阿瑟·格瑞·鲍威尔——一名优秀的佐治亚州律师,他后来成为一名法官——通过律师/客户关系了解到了真正的凶手的身份。鲍成尔保守了他的客户的秘密,对弗兰克的无辜保持了沉默。在1943年出版的回忆录中,鲍威尔自己讲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特开辟《国外法学讲座》专栏,今年将系统介绍西方法哲学、国际经济法,读者有何建议或要求,请随时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19.
20.
雾霾杀人     
南方朔 《南风窗》2014,(2):94-94
<正>近代环境学先驱弗兰克·艾格勒早已指出,环境问题有90%是社会及政治问题,只有10%才是生态问题。19世纪英国大诗人雪莱曾经如此写过伦敦:"地狱如是个城市,它就是伦敦,人群拥挤,也多黑霾。"以前的伦敦,脏乱而多雾,但并不是正常的雾气,而是烧煤所造成的灰黑大雾。这种情况在维多利亚女王时达到极致。1900年,伦敦人口660万,为世界第一大城,由于家家户户燃煤,有100万根烟囱,百十万个烧煤的蒸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