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89篇
工人农民   172篇
世界政治   3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9篇
法律   761篇
中国共产党   3022篇
中国政治   3093篇
政治理论   1044篇
综合类   11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744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802篇
  2007年   772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5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的背景下,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当代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新世纪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和理论视角,立足现代中国农村尚有较多传统农业社会遗迹的现实,综合其它有代表性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及其结论,吸取中国传统的乡村双轨治理模式的经验,并结合国家推行村民自治的根本考虑和主要动机,可以看出,以普选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其巨大的成本而较少的可得利益,是其暂时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而问题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并立足国情改造现代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32.
自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化改革和知识经济化是其变化的深层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当代中国急需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形态,这是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3.
能力建设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能力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启示,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力建设,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能力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活动和过程.围绕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和管理,实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能力运行机制,塑造能力人,营造能力型组织和能力型社会,是当前我国进行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4.
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的结果,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欠发达国家为外围的,存在于统一世界范围的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双重结构,应当从世界体系的视野,认识当代资本运动的矛盾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5.
得救     
郭言 《中国减灾》2005,(5):57-57
一次刮龙卷风,天昏地暗,许多烟囱倒了,许多人家的房顶没了。我和姐姐们惊恐地缩在墙角,爸爸妈妈把门窗关得紧紧的,爷爷在身边给我们讲龙卷风的成因。他一直慈祥地笑着,在他的笑容中我们相信了龙卷风并不是因为有龙从天上飞过。忽然,窗户呼地开了,然后头顶一亮,房顶便没有了踪影。我吓得哭起来,而爷爷依然笑着安慰我们,让我们不要害怕。  相似文献   
136.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7.
关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全身心投入到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理论活动中,力图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开端,在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划一条分界线”,坚守马克思理论发现的科学特性,极力主张“回到马克思”,实际上是要“回到成年时期的马克思”。他的这一逻辑思路不可避免地带有自我循环的矛盾,即使马克思的理论旨趣发生了转移,马克思也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8.
李建伟 《台声》2005,(7):76-80
在祖国的南海,有美丽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她们宛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点缀在富饶的南中国海上。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方。以永兴岛为中心,北距三亚180海里,西至越南岘港242海里。坐飞机从三亚出发1小时,或从海南文昌市清澜港乘船航行一夜,就到了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永兴岛。  相似文献   
1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它不仅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作为主体的人的不同认识活动(效用论和境界论)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异化和和谐),从而使人们自觉地规范主体行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0.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已是必然现象,任何文化形态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问题。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是保持世界生态文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理论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才。全球化的兴起与演进记者:毋庸置疑,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