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61篇
综合类   49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史璟 《思想战线》2011,37(3):50-54
科学的合法性在于它的"真"的意义,无论是把科学之真看做科学家应该追求的一种精神,还是把真看做对确定知识的追求,都会因为"真"的价值而获得一种合法性。这种科学之真的确证的观念始于近代以来的哲学传统。在实证主义、证伪主义等经验科学观以及一些科学进步观中,"真"是用经验基础证明自己,它被看做逼真性概念。科学之真是文化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种话语方式,这种话语只能在科学共同体以及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语境中得到理解,它要坚持科学的实用主义原则,"真"意味着一种科学理论表达的文化功能。对科学之真的形而上学证明是不能实现的。科学哲学中的范式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主义视角可以对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真作出一种革命性的转变,即在科学之真的看法上的"后形而上学思想"的转向。如今我们要在后形而上学思想上去理解科学之真的原则,一个科学理论如果能够在文化共同体中发挥作用或具有程序化的功能,那么它便是真的科学。真正的语境主义的科学之真是值得赞赏的,"真"代表了一种文化范式或政治学,它的表述是一种主体间性而不是纯粹客观性,这就是后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真的思想。  相似文献   
82.
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决议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一指导思想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宣传工作中要多些唯物主义、少些唯心主义;多些辩证法,少些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世间一切事物都充满了辩证法,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它同样对我党的宣传工作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3.
形而上学不仅是一种哲学学说,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我们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它的“表象思维方式”,而遗忘了它的“本体论思维方式”。从“表象思维方式”和“本体论思维方式”两个维度理解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挥之不去的疑惑得到合理的解释,形而上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84.
由于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及其启蒙思想的激发,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在这一时期取代了以往的希腊科学。这场科学革命使得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对近代科学进行了反思,从而使得近代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呈现出了新面貌。他们不仅吸收了近代科学知识而且也使哲学及其神学形成了形而上学上的范式。  相似文献   
85.
冷宣荣 《党史博采》2013,(8):4-5,20
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和坚持的。他认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但在选拔的过程中,又要不拘泥于形式,应做到不拘一格。毛泽东一再提醒领导干部,在人才标准的界定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的确重要,但应防止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又要树立不断发展的人才观,注重人才的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6.
人教版高中哲学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地位和作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的表述有较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引起了习惯使用旧教材  相似文献   
87.
88.
主持人的话     
黄克剑,哲学家,我国中国哲学、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入文学研究所所长、《问道》辑刊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文化,哲学与美学。学术专著有《两难中的抉择》、《寂寞中的复兴》、《挣扎中的儒学》、《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读解》、《心韵——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百年新儒林》、《眺望虚灵的真实》、《由“命”而“道”》,译有《政治家》等。主编《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代表性者如:《“悲”从何来?——中西悲剧人文审美意趣之比较》、《从“命运”到“境界”》、《康德哲学辨正》、《现象学旨趣辨略》、《审美自觉与审美形式》、《“审美观念”辨微》、《孔子之生命情调与儒家立教之原始》、《(周易)经传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先秦名家琦辞辨微》、《由“命”而“道”》、《价值形而上学引论》等。 《两难中的抉择》一书后记有谓:“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入凭借聪明,有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政治家》译序中亦有谓:“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之光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这些说法,当可视为其人治学之心迹的吐露。  相似文献   
89.
龚金红 《学理论》2012,(2):24-26
尼采的生命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学者大都从尼采中期和晚期的著作中研究尼采的生命哲学。通过对形而上学历史的分析,再以尼采《悲剧的诞生》这部早期著作为例可以说明尼采的哲学是依照历史发展而来的,他一生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统一性。尼采哲学的首要贡献是实现了存在哲学向价值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启蒙开启了主体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使人成为世界的中心与根据,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却是虚无主义的肆虐,理性成为最大的非理性.克服虚无主义的各种努力大多数都局限于对理性主义的批判,而问题的实质却是:虚无主义实际上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资本的必然逻辑.当主体形而上学遭到批判,后形而上学思想开始编织人们的信念与逻辑之网,但这种思想能否经受住资本同一性逻辑的侵蚀?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保持一种后形而上学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