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123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李石曾,河北高阳人,其父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李鸿藻。生于显赫之家的他在民国政坛上非常活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印记。他虽祖籍高阳,但他17岁以前从未到过高阳,但高阳毕竟是其家乡故土,他的融通中西的学识和思想,以及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对高阳还是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2.
非洲素有"坐在文明门坎上的母亲"之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即与非洲有往来。公元762年,唐朝人杜环乘商船周游阿拉伯列国返回后,  相似文献   
203.
张婷 《湘潮》2007,(12)
迎合明代文化发展的趋向和群众对市井清言的接受心理,《小窗幽记》于众多小品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修身养性的贤明之士以及经商、从政者的必读之书。作者陈继儒将此书分为精辟的十二卷,空灵、隽永的卷首小序加上内容所显露的旷达、飘逸的审美观,为后人提供了绝对的精神盛宴。而其书最大的创作特点是富有生活情趣,尽管他用名士派的眼光体悟生活、表现生活,但生活中的种种情趣仍旧津津有味地渗透出来,于是世俗化的生活在《小窗幽记》中,犹如一只万花筒,显得特别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4.
中古志怪作在“征实”这一早期小说观念的影响下,忠实地记载了很多的民间故事。从民间故事类型学的角度看,它们往往是在世界范围内流播的民间故事的中国版本。如《搜神记》中的“毛衣女”、“谈生”、“李寄斩蛇”、“费孝先”等故事,便分别属于“天鹅处女”、“梅露辛尼”、“龙穴脱险”、“聪明的劝告”等故事类型;另外,《搜神记》和其他中古志怪作品还提供了诸如”动物报恩“、”陷城为湖“等故事类型的许多异,而且这些本纪录时间极早,超过了西方搜集能够搜集到的所鹅非汉语本。据此,应对中古志怪中的某些体性质重新定位,将其视之为“传说”与“故事”,而非通常所认为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5.
“在有限的人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多做一些有利于周围人的好事。坚持这一条,足慰平生。”——摘自肖慕武工作日记  相似文献   
206.
周中坚 《东南亚》2003,(4):42-50
13世纪末,周达观随元使访问真腊(今柬埔寨) ,回国后据亲身经历,写成《真腊风土记》,在柬埔寨史、中柬关系史以及华侨华人史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周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浙江省温州路永嘉县人。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 95年)六月,他奉命随元使“招谕”真腊;第二年(公元12 96年)二月离明州(今宁波) ,同月二十日(阳历3月2 4日)从温州港启航,三月十五日(阳历4月18日)抵占城(今越南中部) ,由于途中遇逆风,直到七月才到达真腊。他在真腊住了一年,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 97年)六月动身归国,八月十二日(阳历8月3 0日)回到四明(今宁波)泊岸。从奉命…  相似文献   
207.
潘荣 《湘潮》2004,(6):52-55
普天同庆,却巨雷震天,矿药厂神秘爆炸,惨祸惊动中南海。毛人凤幸灾乐祸,大玩黑色幽默,苏联专家画地为牢,令案情错综复杂,众神探明察秋毫,真相终于大白。  相似文献   
208.
注释体例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2):156-158
一、中文注释首次注释时,中文文献的标注次序是:作(编)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再次引用同一中文文献时,则可仅标注作(编)者、文献名、页码。互联网资料应注明作者、文献名、首次发表时间,提供的网址应完整。1.专著夏鼐:《<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36~138页。  相似文献   
209.
王玲玲  王钢城 《春秋》2013,(6):54-55
中国古代地名由来多以山水地理为主,历城也王不例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任北宋齐州知州时,著《齐州二堂记》云:“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为历城……”清初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撰写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  相似文献   
210.
刘师健 《求索》2022,(3):62-72
宋代出使行记上承晋唐,既有早期行记“纪行”与“传人”的文本特征,又是源于赵宋王朝这个特定政治外交环境的产物。赵宋王朝先后与辽、金、元政权形成对峙,对外关系主要模式从“朝贡体系”转为“对等外交”,宋人的“中国”意识凸显。这种意识与文化认同植根于士人心中,形诸笔端。行记书写中,宋朝是他们心目中的唯一的“中国”,以此为书写视角,宋辽、宋金边界,被视作一种主观、文化的表述,地理的悬隔被赋予了“界隔夷夏”的文化意蕴。基于自身社会文化与伦理情感的影响,宋代士人对“异族”他者的展现,传递着他们敏锐的“夷夏”感知,承载着他们对“以夷变夏”的沉重焦虑与思考,并昭示出宋人以“华夷之辨”为标准的“中国”意识。行记中所呈现出的这种中国历史和文明内部的多元性、丰富性、异质性,给我们重新认识古代中国10至13世纪的文明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