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943篇
中国共产党   190篇
中国政治   528篇
政治理论   89篇
综合类   45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恶意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称为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其实质是诈骗,这已经是法理上一致的共识。但根据《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恶意诉讼行为不被认定为诈骗行为,而是以通过民事途径纠正这种违法行为.这一司法答复无形中放纵了恶意诉讼行为,使恶意诉讼行为有增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2.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7):32-33
如果说死刑的存废之争尚且因为死刑的巨大民意基础,而主要局限于专业人士之间,那么死刑公正问题将同时吸引来自业界和公众的眼光,成为一股更为强大的推动死刑改革的力量。近年来,多起死刑案件成为舆论的焦点,吴英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一系列案件中,"围观者"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死刑,大多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113.
2012年春节前,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审结了一起利用征婚信息专骗单身老人的特大诈骗案件.一个巧舌如簧、风韵犹存的半老女子。诈骗8个“男友”的金额高达近200万元,个中教训,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4.
丛卓义 《法庭内外》2013,(10):32-33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信用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办理信用卡,纷纷推出了特色服务,使信用卡不仅可以透支消费,还能打折、积分、网上购物或提取现金,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然而,一些持卡人在对信用卡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误区,并不清楚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信用卡,或对逾期不还款等行为抱有侥幸心理,不仅对个人贷款、信用评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无意中触碰到法律的底线,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5.
在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在新时代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强移动终端的信息服务势在必行。微信作为国内两大主流社交媒体之一,在高校学生中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微信平台在信息发布等方面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以微信平台为例,就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品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6.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即时通讯工具,具有操作简单、支持群聊、便于添加好友、实时对讲等功能和特点。犯罪嫌疑人将其作为"新工具",用来实施诈骗、盗窃、强奸、抢劫和敲诈勒索等犯罪,且上述诸类犯罪具有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均年轻化、侵害目标易寻找、犯罪成本低、作案时间地点不确定、隐蔽性强的特点。应加强宣传、严格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来应对上述诸类犯罪。"微信"的应用导致传统的"语音"和"短信"减少、QQ使用率降低,侦查人员应转变侦查思路,通过手机研判、号码查找、图片比对、位置定位、伪装侦查等手段更好地利用"微信"服务侦查实战。  相似文献   
117.
虚假诉讼涉及的范围较广,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虚假诉讼入手,通过实地调研,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分析虚假诉讼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具备的特点,概括为诉讼要件的合法性、诉讼主体的复杂性、虚假行为的违法性三个方面,着重体现虚假诉讼违法性的特点,凸显本文打击虚假诉讼的写作主旨。制定对策必先究其原因,本文主要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为研究视角,分析为何会滋生虚假诉讼,主要原因有三个,利益的驱使是根源,法院立案把关不严为程序的启动提供了方便,惩罚力度不够更增加了虚假诉讼行为人获得利益的欲望。文章最后根据成因提出预防建议和对策,从制度本身等方面进行完善,严厉打击虚假诉讼。  相似文献   
118.
汪瑶 《法制与社会》2011,(12):111-112
金融债权凭证的评价问题在财产犯罪中的认定非常重要,但对于金融债权凭证如何正确评价当前存在着分歧。在许多金融债权凭证为对象的财产犯罪案件中,对于以不法方式取得的金融债权凭证,行为本打算利用该金融债权凭证进行进一步的活动,但行为人没有进一步利用该金融债权凭证窃取或骗取财物,从刑法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应当以相关犯罪的预备犯或预备阶段的中止犯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19.
近几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网络覆盖遍及大小角落,微信通讯平台使用更为普及。2011年1月微信软件正式推出,起初是作为一款进行即时通信服务的应用程序而研发的。随着微信软件功能的不断创新升级,其功能日益多样便捷集社交、娱乐、消费、提供公共服务等于一体。此时的微信已不再单纯的只是一个手机的聊天应用软件,其已然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典型代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然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一柄双刃剑,微信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色彩的同时,亦伴随着与之相关的犯罪的滋生和蔓延,其中利用微信实施的赌博犯罪迅速蔓延。微信红包游戏本是移动社交与娱乐相结合的产物,愉悦方便着大众生活,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乘机打起了‘微信红包’的歪主意,加之自己的精心“钻研”,使其悄然演变为服务于赌博的隐形工具,从而牟取暴利,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对社会危害极为严重。因此,本文笔者将就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以微信红包进行变相赌博活动的行为进行揭露剖析,从而对新时代下的新型社交网络赌博犯罪加以分析并提出应对及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化,机器已具备"拟制认识能力",其所进行的交易行为应视作处分行为,并且可以成为诈骗罪的对象。"冒用他人身份"属于诈骗罪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冒用"行为是直接导致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和管理秩序遭受侵害的最本质行为。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已经确认"冒用"行为为诈骗罪的类型化行为的前提下,对于冒用他人身份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资金行为,应根据资金来源和所侵犯的法益的不同,区分认定为不同的诈骗类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