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56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0篇 |
工人农民 | 81篇 |
世界政治 | 47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87篇 |
法律 | 380篇 |
中国共产党 | 1854篇 |
中国政治 | 1514篇 |
政治理论 | 540篇 |
综合类 | 7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443篇 |
2013年 | 319篇 |
2012年 | 414篇 |
2011年 | 443篇 |
2010年 | 553篇 |
2009年 | 503篇 |
2008年 | 440篇 |
2007年 | 408篇 |
2006年 | 365篇 |
2005年 | 305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20,(2)
传统中国的民商事习惯主要以礼经、礼典、礼志、风俗习惯、教义教规、蒙书、宗族规约等载体表达出来,有时也记录于国家法典。这些习惯大致可以分为宗族组织习惯、村落组织习惯、行业组织习惯、宗教组织习惯、江湖组织习惯、部族组织习惯六大类。这些习惯的权威来源主要是社会生活积久成习的惯性力、社会组织内部公众意愿及舆论威力、社会组织首领的身份权威和道德感召力、国家对社会组织自治权的默认或公开支持等。 相似文献
92.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大学生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认知特点,具体说来,可以归纳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此,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丰富德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拓宽大学生接受德育的渠道。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增强大学生接受德育的师资力量。只有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使他们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精神风貌、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为祖国的兴盛、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
94.
近年来,桐乡市人事局通过“走进企业、破解难题”等活动,摸清了桐乡人才基本情况。针对多家企业提出高层次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发展问题,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联合,为企业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做”培训课程,每月安排一至两次面授,请专家教授来桐授课,为学员创造便利、实效的学习条件。 相似文献
95.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决定了历史教学具有素质教育的功能,在文化素质教育、德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历史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6.
高职院校网络德肓: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在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打造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新平台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7.
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密切相关。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主要探讨了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纪律观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团队精神培养、意志品质培养等。 相似文献
98.
体谅德育模式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道德教育理论,体谅模式因其以道德情感为主线,以"教学生如何关心"为思想、内容,从而在教育理论界独树一帜。本文介绍了体谅德育模式的内容,分析了体谅德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总结了该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作为时尚潮流风向标的青春偶像剧逐渐兴起,并在青少年学生中产生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较强的娱乐性、商业性特点使其影响力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正视并挖掘青春偶像剧的德育价值,借鉴其成功经验,是弘扬传统德育思想,拓展现代德育价值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0.
基于“人学理论”指导下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人本是基于"人学理论"指导下以帮助学生成人为目的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目前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目标的定位问题、德育内容的无根性问题和德育手段的反人本问题。高校德育人本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为目标,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增强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并构建高校德育评价新体系为实现路径,以实现学生德性的完满发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