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吴健 《新民周刊》2020,(8):34-37
如果要避免灾难性的疫情暴发局面,伊朗必须尽快考虑过去的战争经验,让预防性隔离措施在重点地区建立起来。因为厄尔布鲁士山脉阻隔的原因,伊朗首都德黑兰经常出现空气污染,戴口罩的市民并不鲜见。但过去的一个月,越来越多用上口罩的人,不只是抵御混浊的空气,还包括古怪的新冠病毒。以圣城库姆为暴发点,伊朗多地出现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确诊患者及死亡人数均居中东国家之最,截止2月29日,包括德黑兰在内的2.3个省份(该国有30个省)都发现病情,有14个省关闭学校、大学、电影院和剧院等公共场所,所有会导致人群聚集的文化和艺术活动都被暂停。  相似文献   
22.
金姬  王俊 《新民周刊》2020,(14):79-81
伊朗目前疫情还在持续恶化,为了减少人们盲目去医院检测,卫生部弄了一个在线问卷筛查,另外还开通了咨询热线,经过医生确认需要做新冠检测的病人才给检测,检测是免费的,医院接待能力有限。我是在伊朗生活的湖北人。这次新冠疫情,我因没有回家过年而逃过一劫,却在两个月后的德黑兰感受疫情的冲击波——伊朗卫生部4月4日公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中午,伊朗累计确诊55743例,累计死亡3352例。伊朗目前是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数仅次于中国的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23.
《当代贵州》2011,(22):55-55
新闻背景: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伊朗德黑兰出席中伊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说:“中伊建交的40年,是两国人民友谊不断深化的40年。中国有句古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中伊人文交流日趋活跃,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日益深厚。”  相似文献   
24.
《党课》2011,(24):19-19
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今年12月2日下午关闭,使馆人员当天乘坐一架包机返回伊朗首都德黑兰。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11月30日下午2时前后宣布,关闭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伊朗外交人员48个小时内离开英国。出于安全考虑,英国方面事先没有公布伊朗外交人员离境最后期限的确切时间。  相似文献   
25.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批准2012年9月10日由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德黑兰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引渡条约》。  相似文献   
26.
德黑兰的两次现代化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效梅 《西亚非洲》2007,(12):38-45
德黑兰成为伊朗首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的两次现代化改革占重要地位。这两次现代化改革不仅为德黑兰引进了新的城市管理制度,使德黑兰市容发生巨变,而且改变了城市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新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这些变化一方面促使德黑兰城区扩大和人口增加;另一方面使德黑兰成为伊朗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为该城市迈进国际大都市的行列奠定了基础。同时改革的局限也为"一个城市两个世界"格局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延误了德黑兰作为一个整体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27.
《党政论坛》2009,(16):23-23
“颜色革命”表面上看是调动民众各方力量的革命,实为吏具有国家政变特征的政权更迭,其目的并非改变社会结构,而是用新的精英政权替代原有政权,执行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德黑兰的“绿色革命”正是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最新例证。  相似文献   
28.
德黑兰选举骚乱发生后,英国成了第一个被伊朗扣上搞破坏帽子的国家。英伊关系恶化,把欧盟拖下水。萨科奇表示,欧盟应当不惜动用任何资源与英国一道对伊朗作出反应。所以,如果说伊朗"搞砸"八国峰会,还不如说是英国"搞砸"了八国峰会。  相似文献   
29.
1943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为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反法西斯战争进程,早日打败德国,三大国的领袖——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秘密前往德黑兰,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定于11月28日召开的德黑兰会议是三巨头的第一次聚首,当然是秘密会晤,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但德国间谍情报机关还是探到  相似文献   
30.
陶短房 《南风窗》2010,(2):76-78
阿舒拉节素来是伊朗变革的触发点,当年霍梅尼的上台,萌芽便是1978年的阿舒拉节学生游行,哈梅内伊等人都是组织者、策划者,对这一"节点"的利害心知肚明,甚至国外舆论、企业也早有预感,并作出相应报道、安排,急于事功的反对派匆匆发难,可谓正撞在枪口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