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1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1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3篇
法律   1037篇
中国共产党   1131篇
中国政治   1374篇
政治理论   372篇
综合类   66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陈斌 《政协天地》2010,(8):59-61
往事越千年。霍童,一个音节铿锵的名字。虽历洪水山崩,陵谷迁移,却是凤凰浴火涅槃,再生令人流连忘返的美好家园。曾经炉凉棋残,珠冷磬寂,仍然渡尽劫波迎来盛世,  相似文献   
232.
福州之恋     
随亲"归根"福州有句民谚:"七溜八溜不离福州。"这句民谚说明福州人眷恋故土热爱家乡的恋乡之情。  相似文献   
233.
出现是一个沟通先验和经验的概念.通过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先验辨证论有关出现的解读,详细分析了出现的含义,出现的划分,出现的实质,出现的条件,出现的过程.用于表达出现体现了康德的写作精神,是理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线索.  相似文献   
234.
《传承》2010,(7):69-69
水是生命之源,哺育万物。因为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污染和全球变暖等原因,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为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1993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相似文献   
235.
胡德平 《传承》2010,(10):52-54
清明时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传统日子,中国文化讲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以纪念故去的亲人前辈,现又扩至纪念一切有功于祖国和民族的先烈和英模人物。既然远逝的历史,还有回忆的价值,那么我就借清明之机,谈谈父亲———胡耀邦同  相似文献   
236.
盛典的请柬送达四海我听到你启程的节拍为了明天的精彩相约你可知道我激动的期待锦绣铺满直到天外  相似文献   
237.
吕遥  丁茵 《求索》2010,(2):194-196
本文对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从叙事时间、节奏、聚焦和非叙事的插入部分四个方面进行了叙事学分析。阐释了文本在故事情节推进速度和时间交错方面的特点。其中“文本的静默”是笔者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238.
王向清  朱小略 《求索》2010,(4):116-117
濠梁之辩的实质是庄周从知"道"进于逍遥的过程的形象阐述,所以它是知性判断而非移情判断,惠施作为核心人物之一,在逻辑上混淆"类"和"个体",即混淆"异类不能相知"与"异体不能相知"两个标准,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为庄子"异体相知"的认识论添加了一笔重要注释。  相似文献   
239.
张才刚 《求索》2010,(8):195-197
网络文学,是以传统文学的"反叛者"出现的。在与传统文学的对比中寻找发生和存在的"证据",是网络文学研究最为常见的路径。正是这一思路,将当下的文学研究引入了"歧途",也引发了关于"网络文学是否存在"的争议。对网络文学的审视,应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史中进行,关注网络媒介参与文学生产的具体方式,而不是将其与传统文学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240.
先秦儒家把"人"看作"群"的存在,以"群"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旨归: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强调"群"对个体的制约,主张在群体中给个体"正名",以明确个体的社会角色以及与角色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人与"己"关系上,从群体和睦着眼,奉"忠恕之道",主张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群体本位"的前提下,先秦儒家也重视个体价值,肯定个体才华,尊重个体的人格、气节和尊严。在这种思想熏陶之下,中华民族成长为重群体、重社会效益的识大体、顾大局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