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18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2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0篇
法律   1439篇
中国共产党   931篇
中国政治   1832篇
政治理论   416篇
综合类   77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完善我国金融信用法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联系着.社会各经济主体.触及全社会每个经济细胞。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以良好的金融信用为基础.而法制是正常的金融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重要保障。信用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道德标准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通过完善的法制体系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52.
影视作品与大众趣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袆 《唯实》2001,(1):66-67
跟追求“阳春白雪”的“高雅”之作相比 ,通俗化的影视创作 ,已把那种苦心孤诣的艺术冲动从“楼阁”式的思考中解放出来 ,改变了以往过分追求“纯度”、“沙龙化”的精神上一味单纯拔高而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 ,从而使人们的目光从理性和圣坛转向身边切近的现实生活 ,于是当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态 ,以及当代的社会心态、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生活时尚、理想信念等世俗景观很快进入人们的视野 ,成了影视作品关注的热点 ,充分体现了社会大众的情感寄托和审美认同。在艺术形态上则表现为主动贴近社会接受的心理状态和欣赏口味 ,即按照一种平民…  相似文献   
153.
支配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基本原理是“角色原理”。这是一种与“单位平等原理”不同的国际秩序原理,它源于核心行为体亲属集团内角色的自然差别,对行为体行为的评价基于对角色的预期。适用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三个圈子中的三种文化,即“亲人文化”、“熟人文化”和“生人文化”也同样作用于国际行为体之间。与“单位平等原理”相比,“角色原理”对行为体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并且内化这种原理基本不触及行为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这是“天下”国际秩序及其原理得以高度内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4.
朝贡与条约并不是平行无关也不是绝然对立,其背后是中华天下礼秩序与欧洲国际法秩序两种国际秩序之间在整个清代中国从接触碰撞到互动博弈,再到渗透兼容的漫长过程。清代中国最初在传统朝贡之外曾与俄国缔结的平等条约并未对中华天下礼秩序造成实质性影响;道咸年间因战败与列强加速缔结了各类不平等的条约、同光时期“有约国”逐步取代“朝贡国”,致使中国丧失“华夷”话语,中华天下礼秩序土崩瓦解。然而,中华天下礼秩序的道义精神却消融于欧洲国际法秩序的强力扩张中,在清末中国形成了义力并举的国际礼法观,进而催生了不平等条约概念,推动了国际法秩序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55.
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意识的内涵包括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共有的利益观念.东亚意识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性"的认同和东亚意识的社会化.未来东亚社会秩序的构建根本上取决于东亚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东亚认同还处于萌芽状态,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清算意识"还很缺乏,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将在东亚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见,东亚意识的社会化将会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新的东亚社会秩序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一个高度认同,以中日关系、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的东亚社会秩序将会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因此,东亚国家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6.
<正>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国际社会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基础成立联合国组织70周年。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人类社会沧海桑田,世间万象物是人非。然而,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组织,在维护世界秩序、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依然具有不  相似文献   
157.
当今国际格局的最显著变化,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就中美当前的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言,中美战略竞争中短期内还难以决定性地改变当前的国际秩序。中国即便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和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军事及安全行动采取斗争的回应方式,也并不意味着两国无法合作、或中美关系已进入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导权之争。中美战略竞争的同时,经贸往来和必要的合作仍会发展。中美战略竞争会影响权力、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调整变化,其走势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变革。但未来国际秩序的变革并非只取决于中美,世界主要国家间的互动关系和战略选择,将决定性地影响中美战略竞争的走势和未来国际秩序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周边是大国战略博弈和利益交织最为密切的地区,也是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最为凸显的领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边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也呈现出鲜明的创新性。从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可以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体系观是对周边国际体系的认知,包括周边在我国外交大局和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安全观是对于我在周边安全利益,以及如何维护和促进周边安全的认知;秩序观是关于构建和维护周边体系的原则和规则的根本看法。“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和“协商合作”是新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体系观、安全观和秩序观,在外交理念和规范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159.
英国学派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里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群体,其中,以赫德利·布尔最为学术影响性。他的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思想成为英国学派的核心理论,并且一直保持着区别于美国主流范式研究的独特地位。对他的这种思想的研究,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我们对国际政治"边缘"理论流派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0.
张新民 《群众》2009,(12):48-50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全省各地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央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注重基层、着重基础、重心下移、重点前移”的要求,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在基层的落实,使之在维护全省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