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70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要实现文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必须打造一支观念更新、思想解放、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采访中,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说。  相似文献   
242.
目的观察大鼠心律失常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的表达变化,探讨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中两指标表达规律的不同。方法利用CaCl_2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律失常后6 h内HIF-1α和VEGF-A的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心律失常致死的大鼠心肌组织中HIF-1α及VEGF-A呈弥漫性表达,在心律失常发生的早期两者表达均呈增加随后下降;心律失常发生时即产生广泛的心肌缺血且范围不随时间增大。结论HIF-1α和VEGF-A在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中均有表达,可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3.
儒家心性论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化,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发掘儒家心性之学的价值并运用于当代伦理实践,从而强固人们内在精神生活的根据,是时代提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44.
中国传统交通思想中的几个基本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思想文化的角度 ,梳理了中国人所熟悉的一些说法 ;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交通思想中七个基本观念 ,对这些基本观念的含义、作用以及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目的是剔除糟粕 ,吸取精华 ,古为今用。同时也为中国交通思想史的撰写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45.
学习型组织成长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建春 《求索》2008,(6):113-114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提供了教育革新的一个新方向,也为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其理论进行理性反思,其中诸多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学习和运用西方新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246.
具身认知心理学主张身心一体性和情绪具身性,其相关实证研究可为思考从身体途径提升心理韧性提供理论基础。西方的身体疗法和中国本土的身心修炼方式已有较为丰富的身心干预实践,西式疗法具有操作性强、治疗目的明确、理论模型精确的特征,而传统身心修炼方式则以身心合一的基本哲学理念为前提,提倡防重于治的日常化和长期化干预模式。总结这些疗法的特征并分析其特异性,可为探索本土化的心理韧性培养技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47.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孟子的内在超越特征及其影响,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8.
吕锡琛  易佳 《求索》2007,(3):155-157
道教的心性修炼活动集修道、养德、健心、强身于一体,强调道德培育与身心健康和实现修道、悟道之人生目标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道德培育的内在动力,提高道德培育的效度。  相似文献   
249.
周方海 《求索》2006,(6):152-153,28
朱熹理气论与心性论中存在着明显的二元论倾向,其实质是事物之形式因与质料因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集中体现于对动力因归属的说明之中。朱熹反对道家“有生于无”、佛家“作用即性”的命题,为现实世界以及儒家伦理规范寻求本体论的支持,则是导致其理论矛盾的社会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