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各国政治   89篇
工人农民   188篇
世界政治   4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3篇
法律   3069篇
中国共产党   3528篇
中国政治   5555篇
政治理论   1834篇
综合类   372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1473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544篇
  2011年   1565篇
  2010年   1531篇
  2009年   1553篇
  2008年   1688篇
  2007年   1222篇
  2006年   1030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645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5年12月18日傍晚,妈妈助理辛明如约来到余红的家.这是她最后一次来到这个家.因为她的工作已经圆满地结束了。余红和母亲万丹荣手拉着手站在门口迎接辛明,母女俩笑得甜蜜幸福。谁能想象.现在这样亲密的母女,几个月前还是互相仇恨水火不相容的仇人!辛明笑了.她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她成为这个家庭的妈妈助理后,才让这个家重新有了爱的温暖和欢乐……  相似文献   
82.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3.
《中国工运》2010,(6):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社会矛盾多发。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期.许多职工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心理问题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84.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个体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在学报编辑队伍管理中完善高校学报编辑心理契约,利于在学报编辑与学报编辑部之间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学报编辑心理契约违背主要受期望源、具体的破裂条件和食言本身性质三个因素的影响。在学报编辑管理中构建和谐心理契约,需要在出版文化建设、共同愿景培养、动态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85.
周勇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1):143-143
一般认为,罪犯心理矫治是指我国监狱应用心理学的原理、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等措施,调节罪犯情绪,矫正其不正当的认知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所有活动的总称。根据这一定义,罪犯的思想转化和行为转变等,显然不包括在罪犯心理矫治的外延之内,而是属于传统的改造手段如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狱政管理的范畴。司法部颁发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基本上也是采用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86.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87.
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这些在我国流传久远的古典益智玩具,不但具有很强的益智娱乐功能,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科技益智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对继承和发展祖国文化遗产,以多种方式开展古典益智游戏等活动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88.
诚信是言而有信,有诺必践,反映内在的诚实、可信和规范。诚信是现代行政功能发挥的内在本质需要,也是现代行政功能顺利发挥的现实保障。所以行政机关努力耩建顺利发挥行政功能的诚信基础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9.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修养具有决定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国情、正确认识社会、获得真知、正视自我、保持吃苦精神、主动适应社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健全人格、服务意识、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0.
《党课》2007,(10):119-1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原有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等互联网功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形式。与此同时,随着Web2.0的提出与发展,各种新的网络功能也不断涌现,由此带来的便利也在日益丰富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