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144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51.
针对组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组工干部工作紧张、心理压力较大的实际,近年来,湖北南漳县委组织部从以人为本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五关爱”机制,努力激发十部活力,提升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对广西9所高校硕士研究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和特点,对其各维度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婚恋状况、培养方式之间的情况及差异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帮助硕士研究生正确认识并有效化解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对加强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为使广大后勤干部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调适自我心理,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单位和谐,日前,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了“心理压力调适”系列讲座。讲座共分6期,内容涉及心理学与人的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应用、亚健康的调节、家庭关系的改善、机关干部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以及个人幸福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4.
寇贵山 《学习月刊》2013,(10):81-81
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发人深省的理论。第一位探讨这一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里安·费斯廷格。他认为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个体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因此,消除、减少认知失调十分重要。先改变个体认知,从而与个体以前看法不一致,"主动"造成个体认知失调,使其心理失衡。个体此时会非常不安,而  相似文献   
155.
采用问卷方式对全国五省市区监狱人民警察进行心理压力测试,结果发现高达55.10%的监狱人民警察承受了较高的心理压力,其中男性民警压力明显高于女性民警,20-30岁民警压力最大,未婚和离异民警的压力比已婚民警高,不同学历的民警压力存在差异,有领导职务民警的压力高于普通民警。为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为监狱人民警察减压,最终使压力水平降至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6.
讯问的目的是使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述动机并交代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政策与法律;案件的证据、嫌疑依据、犯罪相关信息;强制措施和羁押;讯问人员的能力和技巧;讯问环境;案件的社会关注度等。讯问人员在讯问中给犯罪嫌疑人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57.
一、审讯的心理学原理审讯的实质,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犯罪嫌疑人在一定压力下的态度转变。原理是人在面对压力环境时,自然第一反应是逃避、回避,审讯时就营造了这样一种带有压力的环境氛围,让犯罪嫌疑人面对足够的压力而又无法回避,促使嫌犯发生态度的转变,想回  相似文献   
158.
进一步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建立高效用人机制、疏导民警心理压力、深挖群众无穷潜力是应对警力不足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59.
《公安教育》2014,(7):4-5
<正>按照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会议精神,为有效缓解吉林省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及诱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吉林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厅)政治部结合工作及队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展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稳步推进心理健康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0.
陈燕 《世纪桥》2011,(21):18-19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与协调,能适应社会。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领导干部心理不适有职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与个人因素。领导干部要学会塑造良好个性、学会与人沟通;正确看待得失、善用防御机制;学会放松技巧、培养阳光心态;直面现实生活、保持住平常心;培养兴趣爱好、适度转移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