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20篇
中国共产党   335篇
中国政治   347篇
政治理论   85篇
综合类   1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一、加强思想理论引导,打牢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最根本的是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思想基础。打牢这个思想基础,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当前,要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相似文献   
172.
李国华 《群众》2006,(6):43-44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全局工作的重要影响、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前宣传  相似文献   
173.
一、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类社会总是在演绎中进步,在进步中演绎,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过渡的历史.人类社会历代革命都是为了均衡利益,无休止的打打杀杀的争斗和强权政治方式,只是权力、利益的易主而不能实现社会利益均衡,在我国古代的圣贤,近代的领袖们付出了艰辛努力,都未很好的解决,这是因为江山千番易主没有一次易到人民这个真正的主人身上之故.主要表现特征为权力异化.异化的权力最具社会和谐破坏力.而防止权力异化的最好办法就是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当今时代到了应运用这个办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4.
论崇拜英雄     
古月 《共产党人》2005,(10):54-55
崇拜英雄之精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是人类内心深处圣洁感情的流露。崇拜英雄不是崇拜武力、崇拜权力、崇拜金钱。英雄是各式各样的出类拔萃之人。英雄由历史创造,也创造历史,他有敏锐的感悟力,能把握历史的必然性。英雄本质上有伟大人格,是永恒价值的代表者和实践者。英雄能够代表某种真,某种善,某种美。  相似文献   
175.
《求知》2005,(1):47-4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利率市场化必然会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基本内涵和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说到底,就是激发农村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7.
王舴 《前沿》2007,3(7):35-37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知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或结晶,其实就是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中获得的经验和理论。概言之:知识乃是认识必然的成果。于是知识便获得了和自由的直接关系,人们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走向自由。因此可以说,知识是获得自由的工具,是打开自由之门的一把钥匙。在当今"知识改变人的命运"和新的"读书无用论"相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8.
民营经济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目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比较单一,侧重强调把单位企业做强做大。而通过建立民营经济工业园区,促进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以企业群落理论为指导,形成小企业间的专业化协作生产,提高其整体规模效益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9.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并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它的公布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0.
《理论与当代》2008,(10):56-56
冯惠玲 胡百精在2008年第4期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系统、可行的国家形象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作为大国成长的历史必然。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国家形象战略的研究、规划和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大规模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范畴应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先范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其历史意义自不待言,现实成就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