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44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15篇
中国共产党   566篇
中国政治   790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2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孙婷 《新视野》2012,(1):67-70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实践中呈现出鲜明的政府职能错位,具体表现为政府“扶持、监管不足,控制、干预有余”,这已成为制约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志愿组织的作用,实现共赢的社会效果,必须结合中国实践,重新反思、定位政府和志愿组织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的应尽职能.合作制衡模式是我国未来政府和志愿组织的恰当关系定位.政府应该摈弃传统做法,对缺位的职能予以有效弥补,对越位的职能予以放弃,明晰其该作为和不该作为的职责界限,以实现其应尽职能的圆满归位.  相似文献   
52.
《精神文明导刊》2012,(11):63-63
9月12日,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制定下发《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对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作出安排部署。《意见》强调,文化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发展城乡基层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分析的无酬劳动是指个人在家庭和社区从事的、为满足最终消费所提供的、无直接货币回报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家务劳动,对老人、儿童和病人的照料以及志愿活动。在世界各国,无酬劳动大多是由女性承担,是女性对国民福利贡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4.
袁克敏 《奋斗》2013,(2):59-60,61
正我省社会志愿服务已有十多年的实践发展,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以《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的重新修订为标志,我省志愿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刻的层面不断拓展深化,正在成为服务党和政府工作、服务社会民生大计、服务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事业。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其现实意义,深刻认识阶段性发展特征,深刻把握未来发展走向,按照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要求,努力实现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55.
高层声音     
《当代贵州》2014,(13):8-8
正习近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  相似文献   
56.
李国强 《江淮法治》2012,(15):56-56
在平时读书看报中我了解到各地在农业科技创新上作出了很多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同时,我也发现在农业科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快,但是农业科研发展慢:农民对农业的科技服务要求高.但基层服务队伍水平低:农业科技成果多.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又少。  相似文献   
5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与集体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当代青年的教育实践中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通过以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的自我完善和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8.
钮小雪 《南风窗》2012,(26):43-43
颁奖词:一次灾害的发生,带来的伤痛刻骨铭心。然而,责任产生行动,行动孕育合作。众多志愿者和民间组织的集体参与,让废墟生发出强大的社会建设力量。多方力量的参与,催生出专业化、组织化的志愿行动,共同推动着社会救援体系的建立和灾害管理的改进。  相似文献   
59.
志愿精神的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高校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将潜在的志愿精神转化为志愿行动,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承担社会责任。当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在组织主导模式、运行管理方式、活动物质保障及志愿者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不完善之处,本文在梳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今年5月30日以来,秦皇岛市开展了以“践行宗旨、服务群众,引领风尚、展示形象”为主题的“港城先锋·红色义工”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延伸了服务群众链条,并为建立共产党员发挥作用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