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3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49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正>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经成为都市白领的一种"职业病"。这部分人有一个困扰,就是他们不知道能不能锻炼身体,若锻炼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主任医师杨志东表示,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是必要的,运动可以使脊柱附近的肌肉、韧带力  相似文献   
5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13岁,某日上午9时因腹痛到某医院就诊,做肝胆脾彩超示脂肪肝,初步诊断为"胃炎、脂肪肝",给予头孢噻肟钠3g+西咪替丁0.8g静脉点滴和口服胃友(1粒)治疗,回家后仍觉上腹疼痛。次日早  相似文献   
53.
<正>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猝死一般指在发病后6小时内突然死亡。造成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电针时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保护作用及对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c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即刻组、电针1d组、电针3d组、电针5d组、电针7d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每次30 min,频率2 Hz、强度为1 mA的断续波分别进行即刻、1 d、3 d、5 d、7 d的电针治疗.用PowerLab 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图;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F-κB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T段抬高,血清CK、CK-MB、IMA水平显著升高(P<0.05),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即刻电针组大鼠血清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电针组CK、CK-MB、IMA水平逐渐降低,以电针7 d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即刻电针组、电针1 d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蛋白及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1 d、3 d、5 d、7 d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以电针7 d组下降最为显著(P<0.05).结论 电针心经从第3天开始改善急性心肌缺血,且在治疗7 d后效果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心肌组织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男,26岁。2015年4月某日5时许,无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伴恶心、反酸,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查体:心率88次/分,律齐,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腹软、肠鸣音亢进。查心电图不合作。给予对症治疗。6时许患者自觉腹痛突然加重,恶心、呕吐,随即突然晕倒后抽搐,意识丧失。经抢救无效死亡。2011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脑皮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乙醇对神经细胞损害的机制。方法用50%乙醇溶液灌胃方法制作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急性乙醇中毒后1 h、3 h、6 h、12 h脑皮质内α-syn和caspase-3的表达。测定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急性乙醇中毒组大鼠脑皮质α-syn染色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呈上升趋势,6 h达到峰值,12 h略有下降,但仍高于1 h、3 h组。中毒后12 h以内,大鼠脑皮质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后脑水肿、缺氧引起α-syn异常聚集可能参与乙醇中毒后早期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57.
探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PNA受体的表达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对32只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膜凝集素受体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心肌缺血15min时,心肌局部可出现PNA染色阳性,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缺血2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呈弥漫性染色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h后,心肌缺血区域PNA受体的表达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实验结果稳定,敏感性强,可为心肌缺血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急性犬瘟热伴发寄生性肠炎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病理学方面调查急性犬瘟热与寄生性肠炎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和过碘酸雪夫氏染色等方法,对12例急性犬瘟热伴发腹泻的病例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6例腹泻主要是由球虫引起的,2例由隐孢子虫所致。犬球虫主要存在于病犬的空肠和回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内,在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被破坏的肠绒毛所形成的黏液内,也能检出大量的球虫。最常见的球虫形态为滋养体和裂殖体,滋养体多位于上皮细胞内或细胞间,断面呈不整圆形,核位于中央,被苏木精深染,原生质淡染呈细网状,质膜明显;裂殖体多呈不整圆形,内有香蕉状的裂殖子,位于变性的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较多的糖原颗粒,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时呈红色。隐孢子虫主要位于肠上皮细胞和肠腺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引起微绒毛破坏和细胞脱落。用抗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单抗染色检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隐窝的腺上皮细胞、浸润在肠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集合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据此认为急性犬瘟热的寄生性腹泻是在犬瘟热病毒引起肠黏膜抵抗力降低的基础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59.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王某,男,46岁,因身体不适到诊所就诊,心率80次/min,BP18.7/12.7kPa(140/95mmHg),ECG正常。医嘱服复方丹参片和硝苯地平片,回家休息。1h后又出现身体不适,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2尸体检验尸表检验一般情况可,双眼球睑结膜可见散在点片状出血点。右前臂内侧距腕关节12.5cm处见一2cm×2cm青紫色皮下出血,其间见一针孔样皮肤改变。双手指甲紫绀。胸部正中见一30cm×0.5cm条状三角形皮下出血。左乳头下可见一40cm×0.5cm菱形条状皮下出血。左季肋部与左锁骨中线交汇处  相似文献   
60.
正1案例资料1.1案例1杨某某,女,36岁。因宫内节育环嵌顿2年,到某医院住院要求取环,经全面检查,各项功能均正常,无明显手术禁忌症,行宫腔镜检查+取环术+双输卵管结扎术。术中患者心跳突然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法医病理学鉴定结论杨某某因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属医疗事故。杨某某家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