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401篇
中国共产党   250篇
中国政治   1174篇
政治理论   202篇
综合类   4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原杰 《辽宁人大》2007,(7):32-32
日前,部分县市尝试开展“无主题发言”制度。制度主要是指在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之外,组成人员对“一府两院”及其他国家机关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由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或研究室整理成文交付相关部门,限期办结。笔者以为,“无主题发言”制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论我国基础教育的性别公平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巨大发展,男女两性不仅享有法律上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实际的受教育机会也日益平等。但是,在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基础教育领域的性别差异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还没有完全实现,而且,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新的问题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出现。本文采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数据,从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内容以及教育结果三个层次上来讨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力图从教育公正以及性别平等的角度来说明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尤其是在贫困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中,相当数量的女童的受教育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建议,要从政府、家庭以及教育系统本身着手消除基础教育体制、观念以及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3.
现代女性的性别觉醒及其性别重塑,是对女性自我历史命运的一次深刻的性别自救。这种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现代女作家以解构男权性爱霸权,建构女性情爱主体为旨归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34.
胡慧翼 《理论学刊》2003,32(5):153-155
21世纪的中国影视创作,理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意识的新的高度.然而由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原作所具有的女性立场、所体现的具有时代进步色彩的女性意识往往被消解了,而代之以或隐或显的传统男性视角.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5.
主体建构性和主体行为宣成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女权主义以解构主义为目的,放弃了对女性解放具体目标的追求,尽心去解构父权制及男权思想导致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性别规定性、主体建构性、主体行为宣成性等理论观点,希望通过打破一些诸如性别、阶级等重要界线,来消除性别不平等.本文试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些理论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及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有一个较为深入和准确的把握,推动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熙保  尹娟 《理论月刊》2005,(11):68-74
本文从概述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出发,用简单的人口增长模型论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阐述了其衍变过程;并从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和人口转变乘数变小这三个角度对计划生育政策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但是正如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十全十美的一样,中国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由于城乡之间政策本身、推行力度、经济水平以及生育观念的差异,我国乡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城市,这导致我国人口发展存在着潜在的逆淘汰倾向。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的出生率在短期内强制性地压了下来,这种迅速的人口转变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与此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应放松一胎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筹备和召开,到后来举行的北京 5和北京 10等一系列相关的活动,世妇会的原则和理念得到了不断的强化,这些理念凝结和渗透在妇女理论研究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十年来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及研究机制等方面的变化和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妇女/性别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中国妇女与反贫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了中国妇女贫困和反贫困状况、中国政府在反贫困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非政府组织对妇女扶贫的贡献,力求用性别视角分析妇女贫困问题、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和行动,提出从收入贫困、时间贫困和资产贫困角度来综合分析妇女贫困问题的框架。  相似文献   
39.
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会性别的马克思主义诠释是社会性别理论本土化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需要。本文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消除不合理性别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进行制度文化的变革。社会性别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忽视生理区别、片面归因于文化、抹杀性别差异的局限,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加以补充和校正。  相似文献   
40.
中国妇女参政十年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对于1995年至2005年的中国妇女参政进行回顾评估,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将十年妇女参政置于解放后的历史背景下,描述加强制定性别保障政策的意义和实践。第二,发现女性民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推进的价值。第三,与国际社会妇女参政进行比较,与我国民主党派进行比较,分析这十年妇女参政停滞不前的状况和原因。第四,分析参政女性在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认为导致女性政治参与更多表现出的是非权力的外围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