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86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5篇
法律   975篇
中国共产党   446篇
中国政治   1477篇
政治理论   307篇
综合类   8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稿约     
正《妇女研究论丛》》是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联合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综合性、前沿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妇女研究论丛》欢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妇女/性别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也鼓励学者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不同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推进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2.
《外交评论》2017,(5):53-78
国际关系认知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决策者的错误知觉引发了国家间冲突,然而,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并非线性的因果关系,传统认知理论未能对错误知觉引发冲突的具体条件做出清晰的界定。而从认知的另一个来源——身份出发,也许可以给出更可靠的答案,议题身份概念的提出则有助于理解错误知觉与冲突之间的关系。议题身份是指行为体在就具体议题进行互动时被激活的身份,代表了行为体相对于互动他者的议题认知和信念体系。行为体围绕议题展开互动,在不同议题中具有不同的议题身份。议题身份对认知过程具有两种影响:一是赋予行为体在议题中的认知偏好和适当性信念,影响错误知觉的形成;二是确定行为体在议题中的利益。这种利益界定决定了行为体对互动议题的敏感程度,进而构成冲突发生的条件。行为体对议题的敏感性越高,其依据错误认知展开行动的动机就越强烈,采取对抗性手段维护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近年来中美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中的错误知觉之所以呈现出向冲突转化的明显态势,并有可能引发地区冲突,其根源在于双方围绕该议题所产生的议题身份决定了互动过程中的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3.
《外交评论》2017,(3):77-108
中国是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形成过程中持久和最重要的"他者"。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亚洲首次出现两强格局。在政治和知识精英主导下,日本分别建构了中国的"安全关切"、"安全威胁"和"敌人"意象,并通过"去中国化"和"污名化"中国,完成了自身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进而将其战略化为重要的国际博弈工具。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及其战略化,是日本对自身身份与道路的自主选择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号化的国际政治斗争话语。随着中日海上力量的共同崛起及其战略的"海洋转向",中日海洋竞争将会加剧,也预示着中日海洋战略将会相互观照和塑造。  相似文献   
194.
成立地方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构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查阅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山东省地方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提出相关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5.
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盖尔·鲁宾在《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中首次提出了"性/社会性别制度",并促成了女权主义视野下"社会性别"理论的迅速崛起.然而,这一女权主义核心范畴的本源实际上却是有着鲜明男权立场的社会契约论.为了避免认识上的混乱与理论上的尴尬,鲁宾在建构理论框架时有意避开本源不谈,致使许多重要的论述都无法深入到底.只有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大背景对鲁宾的这篇论文加以重新解读,才有可能使问题的阐述真正落到实处,使妇女从属地位的根源性探究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6.
数字化生存时代为自我身份认同提供了三种历史语境,即自我身份认同关系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评价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实践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形成了独特的"游戏规则",信息构成了自我出场的路径、对话交流的平台以及身份认同的机制。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自我身份认同的生成逻辑体现出了在场与缺场、业缘与网缘、现实与虚拟"二元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7.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8.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身份在中国早期话语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在炎帝身份转变的四个阶段中,春秋时期的炎帝逐渐分化为具有盛德的炎帝和被黄帝征伐的炎帝,前者往往被视为炎帝本人,且在时间上先于黄帝统治天下,其后与神农合体,上升为“三皇”,并与黄帝组合成前后接续的定式;后者则逐渐被贴上无道、反叛的标签,以至被视为非炎帝本人,而是炎帝后裔或其他人。炎帝身份的转换与分化,深层原因在于华夏大地族群融合的客观进程,其中蕴含着华夏地区文化自觉意识的丰富和提升,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基石。  相似文献   
199.
作为迁移人口的集合,移民存有从迁出地迁出与迁入地定居两个主要过程。在此过程中,移民们受到以何种身份离开故土重新生活的困扰,迁入地主流社会也受到如何接纳这些移民的考验。经历了四次移民潮的法国是目前欧洲拥有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面对数量庞大又异于主流社会的穆斯林移民,法国坚守的“共和同化”并不代表完全认可在法穆斯林移民的身份。与此同时,诉求不得也引发了穆斯林移民中的极端分子由“相异”到“相斥”。频发的恐怖行为引发了法国主流社会的不满。在这种恶性循环式的互动下,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与法国主流社会的隔阂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200.
人格·权利能力·民事主体辨思——我国民法典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翠英 《法学》2006,(8):71-79
人格是罗马法对自然人身份的确定,权利能力是德国法对团体身份的确定,民事主体没有身份性,其意义在于控制和归属。这三个概念都是一种法律技术工具。我国民法理论及立法应当放弃人格和权利能力概念,由民事主体取代。民事主体是现代私法对人的经济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预定。该预定应当以人性为基础,以激励和约束为其内在核心动力,构造多元化、开放式的民事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