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08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81.
个人信息具有保护和利用的双重需求,实践中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多发频发,个人信息保护法设立公益诉讼条款,有利于更好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专业性、流动性,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调查取证难、制度供给和理论支撑不足、多元共治合力不够等难题,检察机关应当切实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积极探索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责任认定规则,加强对公益赔偿金的管理使用,促推个人信息保护法各方责任主体衔接协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统一正确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82.
王敏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进行域外研究时有很多问题值得注意:第一点,谨慎。我们在进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研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对域外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对法制发达国家情况的借鉴与参考,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非常普遍的。但包括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在内,不同的国家的司法制度差异很大。由于某国在少年司法领域的某项做法很有效,我们就奉行拿来主义或者作为参考、借鉴,这种想法和做法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在借鉴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不同的国家在未成年人司法上的共同做法、共性、带有规律的东西是什么。这就需要谨慎,不能妄下断语。谨慎还包含另一面,即对我们已经取得的  相似文献   
783.
仇恨犯罪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多元化社会各国。它是以行为人对受害人的各种偏见为基础,以给行为人认定的某种群体的个人及其群体造成损害为目的,因此与报复特定个人和社会的犯罪不同,也与敌人刑法适用的犯罪类型存在差异。对仇恨犯罪的单独立法主要见于普通法系国家,尤其是美国。仇恨犯罪单独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重对行为人的惩罚,这并未违反宪法上的平等原则,也未侵害言论自由,且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仇恨犯罪必然以上游犯罪为基础,同时行为动机系基于法定的偏见类型。仇恨犯罪的甄别与统计对预防犯罪、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仇恨犯罪中的偏见动机往往源于社会的结构性歧视,偏见产生移位攻击。在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并不显著时,监禁消除偏见的效果不如恢复性司法措施。对仇恨犯罪也存在爱的刑法观念的适用。我国没有必要对仇恨犯罪单独立法,但对涉及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犯罪,可吸纳仇恨犯罪理念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784.
曾钟 《法制与经济》2020,(3):131-132
刑事犯罪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恢复性司法是个很好地解决刑事被害人权利缺失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型的司法模式,更加注重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强调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文章认为,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过程中应构建相关制度以保护被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