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莫书平 《先锋队》2014,(32):39-40
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煤矿企业,如何更好地围绕安全生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持久、富有成效地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更值得人深思。近两年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矿始终在“把握新形势,激发新活力,积聚正能量,促进新发展”上下工夫、求突破,取得了明显效果。一、围绕中心,推进全面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矿井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阳春三月,走进田东县江城镇江城村江南屯,与清洁、美丽不期而遇——一条舒坦的大水泥路缠绕着村庄,一条条小水泥路蜿蜒伸向家家户户,每家的庭院都硬化,每个房子四周都有排水排污设施,整个村子干干净净。据介绍,2013年,江城镇开展清洁活动评比,江南屯荣获最高奖。谈起村里的变化,屯长黄植理感慨万千地说,过去污水横溢,到处是禽畜粪便和垃圾,偶尔清扫一下,不到半天,又脏了。于是,大家懒得扫  相似文献   
13.
郁勃 《黄埔》2015,(3):15-18
<正>抗日战争期间,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李桂丹,于1938年保卫大武汉的"二·一八"空战中英勇殉国。李桂丹是黄埔学生中的佼佼者,笕桥航校的高材生,卓越的空战指挥者,技艺超群的飞行员。这位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生于1913年12月1日,辽宁省新民县公主屯人,8岁时不幸丧父,由慈母抚养成人。在他就读辽宁省成城中学时,一直是德、智、体俱优的好学生。1929年高中毕业,于翌年12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9期,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1932年1月,考入中央航校第2期。在校期间,因品学兼优,飞行技术精良,受到教官高志航的赏识,毕  相似文献   
14.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井口,总有一个身材瘦小的老人义务为矿工端茶送水、缝补衣物,叮嘱大家注意安全,构成了这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1997年,屯兰矿投产伊始,陈栓英作为机关楼内的清洁员,负责打扫卫生,每月可领到70元的工资补贴家用。当时,丈夫在矿上做电工,四个儿女也先后成家立业,  相似文献   
15.
正"屯里的地头水柜一直很缺,第一屯长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平果县坡造镇龙板村北上屯的群众特别高兴,因为他们一直没办法解决的事,在第一屯长来后解决了。为切实转变各级领导干部作风,让党员干部切实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以"换位沉底"方式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5月6日,平果县包括县四家班子  相似文献   
16.
晨曦 《法律与生活》2014,(15):52-54
正"就因为他们嘴上无德,我女儿差点儿搭进去一条命!我不同意调解,说什么也得让他们赔偿我们一家的损失!"2014年6月15日上午,在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太师屯法庭,坐在原告席上的李凤芝气愤地指责被告席上的张德云、邹翠夫妇。这两家几十年的邻居,原本邻里和睦,如今几乎闹出人命,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争夺一块宅基地。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来,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屯西村壮族人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技术逐步吸纳现代因素,经济结构显现多样化特征,但种植业仍是农民固守的传统经济部门,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面临困境.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巩固壮族人民的经济结构变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圆梦兵团     
正~~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清政府自康熙朝始,历雍正到乾隆朝耗费巨多帑项,采取诸多措施,均收效甚微。乾隆初年,政府中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提出移驻京旗闲散回至东北屯田的思想主张,并在随后付诸实施,直至清末。虽然这一政策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统治者的初衷,但确有相当部分京旗子弟留在了回屯地,解决了自身及其后裔的生计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京旗回屯最终导致了移驻地区的快速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完成了变边陲为内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廖美妮 《当代广西》2011,(20):48-48
龙怀是平果县坡造镇贤强村的一个水库移民屯,如今,这里家家户户养蚕,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种桑养蚕,女人来带头 龙怀原来是不养蚕的,靠种玉米为生,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那么,该村是怎样想到养蚕并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蚕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