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7篇
  免费   56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603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7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能犯,是指行为不能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现实侵害的状况。不能犯应否构成犯罪,是不能犯的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存在的将不能犯全部作为不可罚的非罪的观点与将所有的不能犯均作为犯罪的观点处于对立的两极,而这样的两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即使是最极端的观点,也不认为将迷信犯作为犯罪合理(成罪的场合),或者将所有的非实害犯均当作非罪的理论观点与立法例合理。依据社会一般人的认识进行事前判断,同时考虑行为人的特别认识作为危险的判断标准是合适的。划分一般的未遂犯与可罚的不能犯相区别的主张,对不能犯在处罚上轻于一般未遂犯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2.
骗购外汇罪是 1997年刑法修改后的一个新增罪名 ,为了在实践中正确理解与适用该罪名 ,文章分析了骗购外汇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即该罪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四种行为方式 ;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分析、探讨了该罪的立法沿革及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23.
基本案情:2005年5月22日凌晨1时许,张某驾驶自己的出租车与妻子文某(文某坐后排)到洗车场洗车。在洗车过程中,该洗车场洗车工周某趁张、文二人不留意之时,将文某放在后排座位垫子上的一部“三星”牌E808手机的手机卡取出,放在自己的衣服包里,并把手机藏于洗车桶里用泡沫加以覆盖。洗车完毕,文某发现手机不见后,即追问周某拿手机没有,周某再三否认。当周某主动将衣服包翻给文某看时,手机卡从周某身上掉出。  相似文献   
24.
继续犯是刑法理论中存在争议较多的一个罪数形态。继续犯必须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时间继续的长短并非确定继续犯的唯一要素。继续犯和状态犯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5.
读者来信     
投保人只能在法定期间向保险公司索赔;暴力犯能否假释按新《刑法》实施后所判的刑期而定;没有共同故意,就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26.
郑德伟 《重庆工运》2003,(11):29-31
他叫刘脱,现年35岁,重庆市丰都县某公司技术员。他叫伍玄,现年49岁,重庆市涪陵区某医院医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婚的刘脱和伍玄拈花惹草,先后分别与风采动人的晓芳有过一段恋情,而且有过性关系。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事隔多年后,这些艳事竟给他们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27.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法院研制了一套"电脑量刑"的法律软件。输入案件的具体定罪情节,电脑就能判决出一个刑期。(9月3日《重庆晨报》)其实,这应该不算是一个新闻了。早在2004年,针对山东淄博市的一套《规范量刑软件管理系统》,媒体就已经炒过一波。在我看来,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弥补缺陷,把最新的电脑技术带入我们古老“公平正义”的衡量中,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在学术界,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早已展开,量刑信息系统无论在学术界还是软件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把它投入到司法实践,也是大势所趋。据我所知,电脑量刑发源于…  相似文献   
28.
对于参与共谋者,最终没有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应该如何承担其刑事责任,存在很大争议;不应一般性的承认共谋共同正犯,而应该将以"共谋"的共同参与区分为支配型共谋与对等型共谋,相应确定不同的参与人类型;德国学理和判例创立"正犯后正犯"法范畴,并运用基于有组织的权力机构的"组织支配"解释其间接正犯性,通过展现德国该问题域的实践进路、理论论争和最新发展,为在中国语境下解释组织支配和寻求处理支配型共谋的中国路径提供经验图景。  相似文献   
29.
《唐律》中的法定共犯人种类只有首犯和从犯,教令犯和胁从犯均不是法定的共犯人种类。区分首犯和从犯的标准主要是看造意与否,特定身份、特定情况下的客观因素亦可起到区分作用;特别严重的犯罪以及亲自才能实施的犯罪则不分首从。《唐律》中的共犯人分类具有科学性,其区分首从的标准与犯罪支配理论具有相似性。现行刑法的共犯人分类以及区分的标准都可从《唐律》的规定中吸收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0.
《唐律疏议》中“故”有六种用法,其中两种表示犯罪的主观意图,即“故纵”之“故”与“故杀”之“故”。张斐《晋律注》释“其知而犯之谓之故”,后世律学注释奉为圭臬。从法典渊源与律文疏解来考察,“知而犯之”仅指《唐律疏议》中“故纵”之“故”。“故杀”之“故”应用其疏解“无事而杀”。“知而犯之”与“无事而杀”非指一事,不应混淆。唐律中“无事而杀,是名‘故杀”’延续了魏、晋律注“无变斩击”的注解模式并在唐律注解中将之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