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7篇
  免费   56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603篇
中国共产党   79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7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案情简介李某与王某两人先后沾染毒品,经常在一起吸毒。2009年10月20日早上,李某打电话给王某说:晚上来你家耍耍!王某说:好!当天晚上7点,王某发现李某来其家时还随身携带了一个装满瓶  相似文献   
82.
四川省监狱管理局2011年5月在成都召开全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大病统筹工作会议,下发了《四川监狱系统服刑人员大病统筹管理试行办法》,对四川省监狱系统启动实施服刑人员大病统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相似文献   
83.
《刑法》第二十二条对犯罪预备概念的表述既不明确又不完整,模糊了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行为的界限;对犯罪预备刑罚的设置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导致司法实践无所适从的尴尬.犯罪预备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其主观要素的基础上重新界定犯罪预备的概念;审视总则概括规定单一立法模式之利弊,采用总则概括规定与分则特别规定结合之模式,重新构建犯罪预备刑罚条款,探寻完善犯罪预备立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84.
本文案例启示:醉驾犯罪的构罪要件明确具体,符合醉驾标准即构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醉驾形式各异,危害性程度大小不一,醉驾一律入罪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本质属性相悖,对某些特殊情境下的醉驾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醉驾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正式实施后,对遏制酒后驾车和危险驾驶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明显  相似文献   
85.
关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定性,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关于此问题法律拟制的定性,更是引起了学者们关于聚众斗殴转化犯是法律拟制还是注意规定的争论。分析争议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符合司法实践中法益保护和罪刑均衡的需要,因此,应当跳出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模式,以合理性为基准点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6.
马宇彤 《小康》2013,(9):116
杜绝"双面官员",关键是在执法必严的框架内厘清权力边界,预防职务犯罪,否则,失控的欲望号街车一旦狂飙,指望他们依靠自省自律自戒踩住刹车无异天方夜谭最近落马的几位贪官由于大致相似的违法情节而被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双面官员",意指其在公开场合留给外人的印象干练上进大会小会上高调反腐,言之凿凿,暗地里却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活脱脱一副"左手贪现金、右手拿先  相似文献   
8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各地污染环境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数量大幅攀升.现行立法虽有进步,但其处罚的基本形态为实害犯、行为犯.这样的立法设置对于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来说存在滞后性.为了更好地遏制并打击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应当在污染环境犯罪中增设危险犯.  相似文献   
88.
胡杰  任卓冉 《人民论坛》2014,(12):106-108
危险犯将刑法保护前移,扩大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范围,原则上只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诽谤罪,由于法院认定危害结果的实际困难,从解释学上解释为危险犯,这与本来的危险犯的趣旨完全不同;通过虚假事实的散布,公然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如果是虚假的事实,符合公然性情形,就应当认为对名誉已经造成了损害。  相似文献   
89.
作为刑法理论对风险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抽象危险犯在风险刑法观之下重焕理论活力.在运用抽象危险犯立法范式前置刑法触角、周延法益保护阈界的同时也应警惕其稀释法益概念、冲击罪责原则、泛化处罚范域的品格危险.面对《刑法修正案(九)》运用抽象危险犯立法范式增设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相关犯罪,应积极建构抽象危险犯的谦抑认定机制.二元认定体系立于实质违法性立场之上,通过建构正向缩限入罪路径与危险阙如出罪路径的双轨考察机制,矫正抽象危险犯扩张范域的品格危险,避免其沦为刑法过分打击的工具.  相似文献   
90.
小产权房问题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当前,在对小产权房的治理中刑法频频介入,且司法实践常以非法经营罪规制其开发、出售行为.然而在规范层面,该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中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从政策视角看,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表明对小产权房开发、出售行为应当持审慎入刑原则,且该行为客观上顺应了农村土地改革政策的价值趋向,故不应以非法经营罪进行评价.但此类行为违反了相关行政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