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4月10日,在广西、贵州两省警方的全力配合下,涉嫌杀人辱尸的犯罪嫌疑人潘亮被依法逮捕。轰动一时的贵阳“3.8”凶杀案成功告破。  相似文献   
12.
画室血案     
张颖 《江淮法治》2009,(24):22-23
2009年7月10日,位于合肥市步行街上的长江艺苑画室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画室老板何立伟及其妻子、19岁的女儿、10岁的侄子被一名不速之客乱刀捅死。而制造这起惨案的就是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朱云雨。  相似文献   
13.
庞国翔 《党史纵横》2010,(5):55-55,58
綦河,古名焚溪、南江,发源贵州桐梓华山乡,全长230多公里,下游流经重庆所属的綦江和江津并注入长江。綦河之美,有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江渊题诗为证:“焚溪遥合大江流,浩荡烟波送白鸥。  相似文献   
14.
刘丽丽 《公安学刊》2010,(5):63-64,68
最近发生的"校园惨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在悲伤之余纷纷探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多数人认为,社会不公平、制度不完善、贫富差距过大,加上媒体负面报道导致犯罪的传染效应,是"校园惨案"在短时期内连续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然而,通过对这几起事件,特别是几个作案人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性格的缺陷、道德和信仰的缺失,以及"中年危机"给他们原本窘迫生活的负面冲击,才是他们做出如此灭绝人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无房、情变、失业、生病等生活上的"挫折"、"困难"只不过是导火线而已。  相似文献   
15.
梅桑榆 《法制博览》2011,(13):74-75
探秘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末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这次大惨案中,被杀的宫女有近3000人之多,为明代后宫最大的一次惨案。如此滥杀宫女,许多人不明白明成祖此举的用意何在。失去爱妃滥杀无辜;其实,成祖杀戮宫女之事早在永乐年中期就曾发生过。事情还得从贤妃权氏说起。永乐初年,国家逐渐恢复强大。  相似文献   
16.
鲁南 《党史纵横》2011,(3):56-57
1928年5月3日,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不让国民党军队染指东北三省,因而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军队经过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了6123名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当局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致使这桩惨案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为一己之私.残酷杀害共产党人和抗日将士.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其中.由中共上浙皖特委领导的、经过残酷的三年皖南游击战争保存下来的一支革命武装.就在奔赴抗日前线之际。被国民党顽固派屠杀于安徽宁国县(今宁国市)大青山脚下。  相似文献   
18.
小纪 《党建文汇》2006,(3):43-43
血染的黑色记忆 1972年9月5日凌晨,8名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成员翻过奥运村大门,劫持了9名以色列人,然后要求以色列释放在押的230多名巴勒斯坦犯人,并要求德国允许他们安全离境。经谈判,恐怖分子同意押着人质飞往开罗。德国用两架直升机将他们运往一个空军基地,准备转机离境。德国政府决心在机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水泥墩惨案     
失踪姐妹惨死在妹妹情夫之手 2013年8月12日。家住浙江省东阳市江镇的女子吕某,苦苦寻觅了母亲和阿姨一个星期后,向东阳警方报了案。称其母亲自8月6日与阿姨相约去横店买房后,已多日联系不上。  相似文献   
20.
李肇年 《党史文汇》2004,(12):24-27
黎玉原名李兴唐,是独生子.1906年出生于山西崞县(今原平)东野庄一个农民家庭.10岁读私塾,14岁考入大牛店镇高级小学,17岁考入崞县中学.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黎玉在崞中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