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70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1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6篇
法律   1370篇
中国共产党   1079篇
中国政治   1396篇
政治理论   613篇
综合类   101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理解上出现了很多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缺乏准确认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是一种规范正义论,主要着眼于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评价而不是事实描述;其次,它是一种社会正义论,超越了传统正义理论的法权结构框架,对社会本身进行价值指认;再次,它是一种类正义论,认可人是类存在物,采取类哲学思维对正义进行规定;最后,它是一种历史辩证正义论,认为正义是一个逐渐展开和实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2.
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有结集说和"五事说"两种观点,前者与律有关,后者与教义有关。律当是佛教部派分裂的初因,而教义则是导致其枝末分裂的原因。初次分裂后形成的是大众律系部和上座律系部,而非后来以教义而划分的大众部和上座部。  相似文献   
113.
《学理论》2015,(35)
从19世纪至今源源不断的反华言论,使得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无疑给中国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威胁。因此,仔细梳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舆论演变,分析制造这些言论背后的原因,研究西方国家对中国歪曲报道的真正目的,对中国今后的稳定发展及和平崛起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学理论》2015,(10)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完善的国家的理想,是人间神国的梦想。他认为,国家的任务就在于实现德行和幸福,国家体制和法的目的在于为使尽量多的人为善而创造条件,即保证社会福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第一个对立国的基本原则做了详尽的系统的讨论,他对国家社会都需要正义原则的强调,深深影响了古希腊、中世纪乃至现代的政治法律思想。国家论中阐述的正义不仅应体现在立国原则中,也是对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品质的要求。但是为了寻觅国家建立和存在的理由,国家论把社会和国家等同起来,然后用成立的社会的需要来顶替国家存在的理由,从而让人们觉得国家(社会)乃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模糊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从而淹没了存在于国家中的个人。  相似文献   
115.
《学理论》2015,(4)
自由意志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而是由许多问题一起构成的,概括来看,就是我们能否自由地支配我们的行动,也就是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这么做,支配我们行为的这种支配的本质是什么?本文主要讨论人的自由意志的问题。关于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大家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强决定论、非决定论、相融主义三大块,而对于这三个观点,又分别有着一些反对的意见,而本文作者则是认同强决定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6.
《学理论》2015,(11)
专业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从专选课的特点以及教学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出发,梳理了具有代表意义的若干现代教学理论。通过对比和分析认为,以教学认识论、教学实践论相结合的理论以及教学构建论所构成的多元理论来指导专选课的教学是比较合适的,并结合自身讲授的一门专选课开展了实践探索,获取了一些心得和成效。  相似文献   
117.
礼乐教化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汉代礼乐教化观的复兴以陆贾、贾谊为代表,在礼乐教化的目的上,继承了孔孟的"仁义"思想;在具体的教化措施上吸收了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化的自然天道观论证礼乐教化的合理性,实现了礼乐教化观从"人性论"向"天道观"的转型,最终由《白虎通义》进行总结,实现了礼乐教化的法典化。其结果有助于国家"大一统"政治秩序的实施,却在一定意义上压制了人性的自由发展,改变了先秦儒家礼乐教化观自然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18.
文章借《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的思想史密码》一文的生存分析思路,尝试梳理中西方思想史中真理认识的发展线索。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道路与真理的关系分析,呈现出思想史发展中出现的几种生存模式。在这种比对下,带出中国人对自身生存境域的真理意识与反思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9.
左春和 《乡音》2014,(6):45-45
历代封建统治者不但要牢牢地统治人民,还把自己说成是人民的主宰。因此,他的权力出身决定了他天生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人民。庄子的时代自然也有这样自负的人。这个人叫日中始、他就认为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出台法度,然后去治理天下。  相似文献   
120.
康有为首开晚清"尊孔"的孔教改革运动,与其立异者自然是章太炎。章太炎对孔子的评价分为政治与学术两个层面,以这两个层面为纬,辨明章太炎评价孔子的"变"与"不变";以按时间发展顺序的文本分析为经,从而更好地把握章太炎心中的孔子形象。将章太炎评价孔子的变化视为其"自贵其心"的一贯心迹,对"忠恕"思想的新解亦可以看作章太炎对孔子和儒学的最终肯定性评价。在激进与保守思潮激荡的晚清社会,作为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代表的章太炎,他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说很具有代表性,不论是革命派还是维新派都可以看到他们对孔子评价的相似心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