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332篇
世界政治   4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7篇
法律   4678篇
中国共产党   4563篇
中国政治   8769篇
政治理论   1547篇
综合类   319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385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803篇
  2014年   2415篇
  2013年   1959篇
  2012年   2146篇
  2011年   2119篇
  2010年   2010篇
  2009年   1979篇
  2008年   2078篇
  2007年   1444篇
  2006年   1245篇
  2005年   865篇
  2004年   696篇
  2003年   624篇
  2002年   594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991.
吴燕 《法制博览》2023,(20):88-90
《公司法》的施行,成为约束公司行为的规范,还对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作用。《公司法》的施行变相加快了我国公司相关制度的完善速度,成为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公司法》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有较大意义,但是从司法实践中发现公司法人存在一定问题,在债权人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公司、债权人、债务人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公司法》在债权人保护方面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闫蕾 《法制博览》2023,(12):40-42
自信息披露制度产生以来,一直是保护投资者、保护市场、保护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也是一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来规制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果公司、企业在信息披露中虚假记载、误导陈述或遗漏重要信息会对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各国都在规定并完善相应制度,我国也经过几次法律修订,但在实务方面始终存在着追责不明、惩戒不严的困状。因此,本文将从信息披露的义务主体和义务边界方面进行探析,希望可以通过对法理、实务、案例的分析来明确界定该罪主体和义务,来帮助司法实务中对该罪实施精确追责。  相似文献   
993.
郭若嫄 《法制博览》2023,(14):32-35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出台,通过拓展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确立“告知—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规制人脸识别和算法推荐等新兴技术手段、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强化侵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充分彰显了立法的时代性。《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相互补充配合,为网络平台用户信息利用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994.
徒芳草 《法制博览》2023,(15):21-23
伴随着人类社交媒介的更迭,各种信息的交汇融合越来越频繁,大数据技术更是使各种个体信息和隐私无处遁形。大数据技术给传统信用体系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各种个人征信信息的侵权现象屡见不鲜。在大数据时代个人征信信息的民法保护,要在厘清个人征信信息法律范畴的基础上,明确其法益结构,探究侵害个人征信信息的责任构成和责任承担形式,构建《民法典》为基本法律依托的个人征信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95.
孙鑫 《法制博览》2023,(16):123-126
信息披露是民商事法律体系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上市商业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特殊类别,其依法合规有效的信息披露是证券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监管的必然要求,对于上市商业银行的规范化经营、加强市场约束及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保护、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基本法律制度规范体系,着重探究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立法理念偏差性、法律规定统一性等方面,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本文探究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对完善上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朱旭东 《法制博览》2023,(16):142-14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对于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目前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如何能够对信息进行隐私化匿名化处理,又能保障信息流动和传递的需求,是目前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法律法规方面都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7.
张霞  胡翠 《法制博览》2023,(30):160-162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新的科技力量在现场勘查范围内不断渗透,刑事案件呈现出群体化、跨域化、智能化、专业化、群体化、广泛化等新型特征。如何在当下充分发挥好现场勘查与数字时代相结合的优势,并不断开拓创新现场勘查新技能、新方法、新手段,是我们应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徐铭萱 《法制博览》2023,(27):44-46
顾名思义,知情权是慈善捐赠人获取慈善活动信息的最基本途径,慈善捐赠人知情权也因此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基础。在《慈善法》全面落实背景下,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来对慈善捐赠人的知情权进行保护,一是最基本的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二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加大对慈善信息的监管力度;三是依靠广泛的社会舆论监督。但是这些方法都相当笼统,当慈善捐赠人的知情权遭受侵害时,对于如何使其获取最快最有效的救济,则缺少了具体的规定。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在立法上,应当将作为慈善事业基础的慈善信息公开制度进行完善;在监管上,需要增加监管方面的措施和方式;在救济的角度上,应当完善调解机制,加强保障诉讼机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慈善捐赠人知情权的概念、性质、内容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在当前《慈善法》背景下我国慈善捐赠人知情权保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则结合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样是在立法、监管、社会监督、救济渠道几个角度进行论述,针对前文分析得出的诸多不足提出具体的意见。希望能更加完善当前我国慈善捐赠人知情权的保障,为促进我国的慈善法制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对于造成被害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的网络暴力进行法律治理的传统思路是考虑将此人身利益的侵害进行客观归责,但限于因果关系、责任原则的一般性教义知识,归责的争议很大,法律很难有效展开治理。网络暴力司法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将严重后果作为恶劣影响的诱因,意味着可以将严重后果作为刑事法上其他值得重视的利益侵害进行分析。由此,我们从网络暴力严重后果的例外归责,转向常态化地考虑严重后果表征的新类型危害。运用法律确保数字信任的现代方式是:当这种严重后果表征的是社会关系已然遭受的根本性破坏时,这种严重后果不仅可以用以归责,而且可以作为自诉转公诉的程序性条件;当这种严重后果表征的是对网络制度安全的公众信心和信任的严重破坏时,这种严重后果还可以作为入罪量刑的情节、提起公益诉讼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朱德年谱》新编本是在1986年出版的《朱德年谱》基础上编写的,汲取并体现了朱德研究的新成果,比原年谱增加了110多万字。新编本有六个特点:一、对朱德早期革命活动作了较详细的纪录;二、更全面地记录丁朱德参加领导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以及人民军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的历程;三、注意把朱德在历史关头的活动作为主线,突出重点;四、注意记录朱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中带思想性的内容;五、根据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增加了许多重要内容;六、订正了原年谱的一些疏漏和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