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51篇
法律   228篇
中国共产党   264篇
中国政治   571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网事     
《人民公安》2020,(2):80-80
1月20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再度推出全国姓名报告。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依托全世界最大、覆盖全国14亿人口的信息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全国户籍人口(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姓氏和姓名用字、2019年新生儿姓名用字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62.
2014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此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63.
外来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是核心家庭内的代际社会融合的相关研究却稍显薄弱。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因素","制度因素"是影响我国社会融合状况的核心变量。"120积分"作为上海户籍制度的附属性政策,使得上海产生了特有的数以百万规模存在的"追分群体"。由于"120积分"政策条款的严苛性,以及上海人口政策的严控性,决定了绝大多数"追分群体"追分无望,子女无法获得在沪的受教育权利及高考资格,这导致了核心家庭内的代际社会融合呈现"融合、撕裂、再融合"的"撕裂式"融合态势。这种"撕裂"态势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对于父母而言产生了奋斗的无力感及对于子女的愧疚感;对于子女而言,极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比原初的留守儿童更为严重。无奈之下,"假结婚"与"天价购买落户名额"等灰色方式成为了部分家庭的策略性选择。"撕裂式"融合模式的提出补充和修正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区隔式融合"理论,丰富和拓展了社会融合议题中的核心家庭层面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64.
声音     
《中国民政》2015,(7):5
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发表讲话时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265.
李晓壮 《理论月刊》2015,(3):169-173
实践表明,特大城市在落实、探索“户籍新政”、创新“户籍增量”等方面并不给力.为此,特大城市在注重创新“户籍新政”实现路径的同时,清理、解决“户籍存量”应早日提上议程,采取“增量创新、存量优先”的策略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本文以北京为例,在分析北京户籍供给模式类型基础上,认为“人才”集体户这一“户籍存量”应优先改革,并剖析其存在问题与成因,进而提出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266.
"住所"及"经常居住地"是我国民法上住所制度的重要内容,然而其概念及认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多有弊病。首先,《民法通则》仅以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为住所地,变更住所必须以户籍登记为生效要件,导致实践中长期离开户籍地而未作登记的公民以及外国公民难以获得法律上的"住所";其次,"经常居住地"的认定以往多与暂住证的取得密切相关,随着居住证的推行,"经常居住地"的认定方法需要调整。解决上述问题,须从正确界定"住所"与"经常居住地"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入手,然后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及居住证制度的推行,探索其在认定主观及客观构成要件上发挥的作用,从而完善我国自然人住所制度。  相似文献   
267.
268.
《理论与当代》2016,(12):53-53
据10月20日的《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明确指出,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相似文献   
269.
成都“户改”第四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2008,(2):26-29
如果联想起2003年郑州市"门户大开"的户籍政策,成都的"城乡居民一元化"户籍改革显然要温和许多。不同的后果是,郑州户改在2006年终因城市不堪重负而紧急叫停,而成都的户改至今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步步深入推进中。如果将后者的户籍改革试验纳入到整个统筹城乡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也许意义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70.
二○○八年八月三日宁政发[2008]13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市规划局、市档案局拟定的《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现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